为什么很多孩子总注定“学无所成”?这个心理研究让人揪心


为什么很多孩子总注定“学无所成”?这个心理研究让人揪心

2017-06-23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有时,父母对事情的看法,会决定孩子成长的路径。


某天在街上听到两位妈妈的对话:


A妈妈:“小朋友嘛,还是应该以玩为主,至于孩子学钢琴怎么样,她想弹便弹,不想弹就玩嘛!孩子快乐最重要!”


B妈妈:“不是的,孩子学钢琴应该多练,如果想玩就玩、想弹才弹,那么钢琴只能算作一件玩具,她永远也学不好钢琴的。”


“玩玩着学”靠谱吗?


说真的,我至今未看到哪位名人是“玩玩着学”成就终生的,也尚未见到任何心理学研究是有关“玩玩着学”获得成功的,倒是这些拥有让人“亮瞎眼”专业技能和技艺的名人光环的背后,总跟“汗水”、“努力”、“执着”、“坚持”如影随形。


→莫扎特,一位被我们父母误解的天才


很多父母以为,莫扎特是天生的天才,就连莫扎特那个年代的父母也是如此认为。这些误解其实来自莫扎特父亲列奥波尔德的一封寄给奥格斯堡报纸的信,这封信是莫扎特的父亲为了他们一家三口(父亲、姐姐和莫扎特)的环欧演出而做的宣传,让人误以为莫扎特是个天生的神童。其实莫扎特从2,3岁时便开始高强度的音乐训练,现代研究者证实,莫扎特的童年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到他7岁时甚至能分辨出人打喷嚏的各种声调。同样,列奥波尔德也把莫扎特的姐姐安娜培养成了大键琴演奏家,11岁时也享誉欧洲,列奥波尔德因此写了一本如何教幼儿学音乐的书。


贝多芬常在钢琴上睡去


贝多芬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跟钢琴度过的,因为贝多芬常被爸爸关在房间里,房间内有一台钢琴。贝多芬每天一练琴就是很多个小时,邻居们常常听见可怜的小贝多芬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


塞缪尔·谢维扬,顶级大师背后的努力


塞缪尔·谢维扬,世界最年轻象棋特级大师,5岁开始学国际象棋,每天花6小时练棋,13岁时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菲尔普斯,“菲鱼”背后的艰辛


从11岁开始大强度练习游泳,每周练7天,每天至少游5个小时,14岁打破了20岁年龄组200米蝶泳纪录,成为奥运历史上获得奖牌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安娜.巴甫洛娃,9年练习成就伟大的芭蕾女皇


安娜.巴甫洛娃由于家庭贫寒,10岁时才开始练舞,经过9年艰苦训练才成为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首席女演员,后来经过二十年演出和创作,为世界芭蕾艺术作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 K. Anders Ericsson曾经对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杰出人物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其中包括杰出的医生、卓越的运动员、神秘的记忆大师、辉煌的象棋大师、优秀的小提琴家、享誉全球的钢琴家……他发现这些人身上最大的特点和共同点就是十年如一日地付出辛勤的汗水练习,他将这种成功法则命名为“刻意练习”。


“努力程度与未来挂钩”的小提琴实验


1993年,美国音乐学院有一项研究,实验人员组织了一群学习小提琴的孩子,并安排了小提琴老师以及实验人员监督和长期跟踪,到实验结束时,这些孩子已经成年。实验人员统计了这些孩子花在小提琴上面的练习时间,并与他们的成就对应,实验人员发现了让人惊讶的结果:


第一组,约练习了1万小时,大多数成为卓越的演奏者;

第二组,约练习了8000小时,成为不错的演奏者;

第三组,约练习了4000小时,大多数成为分布在学校或培训机构的音乐教师。


(提醒,以上数据未包含休息和其他时间。)


培养技能技艺有“黄金定律”?


不过,在这些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所以,培养兴趣,被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列为培养孩子杰出技能的第一点。


这位心理学家非常有趣,这位怪人在结婚前已经非常成功,并通过研究得出了培养天才孩子的“黄金定律”,为了验证他的研究,他在追求结婚对象时说在他们将来的孩子身上测试他的理论。结果一位叫Kalara的可爱女老师答应了,最终,他们的三位女儿,分别是苏珊.波尔加、索菲亚.波尔加、朱迪特.波尔加,她们在父亲的理论付诸实践过程中,每天训练的时间长达5~6个小时,最终全部成为国际顶尖象棋大师,这便是享誉全世界的“波尔加三姐妹”。可以说,她们是被规划出来的天才。


这位心理学怪人的培养天才孩子的黄金定律是:培养兴趣→认真面对→全身心投入→鼓励创新。这么简单?道理简单,但做起来不简单!父母们将这个定律,用在孩子们学习技能技艺上,相信也将错不了!幼儿说将会专门写一篇有关这个定律的文章,告诉父母们具体的做法,爸妈们别错过哦。兴趣,是所有孩子能坚持下去并学有所成的最有效并且是唯一的方法,而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途径是——熏陶。(这一点,幼儿说已经在《学乐器和没学乐器孩子有啥差别?尤其是5年后太明显》一文中有详细说明,回复“乐器”便能阅读该文。)


努力≠不快乐


很多父母眼中的快乐很肤浅,你如果仔细听,不外乎就是孩子每天在玩具和游戏中度过才是快乐。但是,你眼里孩子的快乐,他们真的快乐吗?我看未必。


一个孩子快乐的多少,不会跟努力程度成反比,不少努力学习技能技艺的孩子也很快乐,因为这些孩子从中得到了成就感。那些坚信成就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父母,被人认为会更理性。幼儿说认为,通过“放纵”得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作为成年人,我们肯定有过周末通宵看剧的经历,一开始肯定是看得津津有味,感觉那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是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突然感觉好像也没那么快乐。


另外,快乐不会永远像衣服一样贴孩子身上,童年时期父母保证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也能玩得很快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当没有父母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了,这时他未必能像小时候那样快乐了,相反各种挫折和挫败感反而让他们更加不快乐,当然也会有人做到一切无所谓,但仅仅是少数孩子能做到一切无所谓而已。总是用”快乐“当借口,过早地让孩子放弃了努力和有能力努力的机会,这便是”鸵鸟思维“式的父母。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其实是把“玩”完全等同于“快乐”,把“努力”完全等同于“受苦”。


任何孩子的成长,难免会带着挫折、执着、艰辛、煎熬、毅力和坚持,有所追求的孩子更是如此。这其实不等同于“蹂躏”一个孩子,努力也不等同于蹂躏人生。努力时专注、认真付出,努力之余充分放松和玩耍,这样的孩子不仅有追求,也没错过快乐生活。更何况,成就感才会让孩子快乐得更持久更投入。


所以,“玩玩着学”这碗鸡汤有毒,父母们别喝了!不过有父母说,“有些孩子努力了也没用”,但是不努力连这个“可能有用”的机会也没了,不是吗?


本文关键字:快乐与成就感、技艺技能、兴趣培养、亲子育儿、幼儿教育、家庭早教



作者:小黄妈,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阅遍各路育儿知识、死磕正统亲子心理学、从儿子的故事书模仿来的漫画。周一~周五分享原创的“读书心得”和“育儿经验”。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


Leave a Reply

slot dana slot dana 5k rejekibet jayaslot vivo500 slot online vivo500 vivo500 vivo500 bina bangsa tunas karya permainan slot slot 5k slot 5k slot 5k jp500 jp-500 jp500 jp-500 jepe500 jepe-500 jepe500 jepe-500 APK Slot JKT8 rejekibet rejekibet INK789 Link Download Apk Slot Online Gacor Deposit Qris 5000 Slot Gacor Deposit Qris apk slot ink789 apk slot maxwin gacor deposit qris 5000 slot gacor rejekibet JayaSlot Link Download & Login Apk Slot Hijau Terbaru Indoneisa 2025
https://www.venturecapitalineducation.com/ https://www.booksarepopculture.com/ https://coolthought.org/ https://sevensensefest.com/ https://usatimesbio.com/ https://www.theshiori.com/ https://lohanrhodes.com/ https://amirpalace-hotel.com/ https://marheaven.com/ https://theisticsatanism.com/ heylink.me/vivo500ga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