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上课专注力为“零”,妈妈“三个小任务”后,差点以为换脑了!


有一个小男孩,被老师反映上课时不仅喜欢东张西望,还爱扭头和其他人说话,有时老师在上课时,小男孩干脆站起来,与远处的同学打闹。

小男孩的妈妈说,经常批评孩子,可是没有一点效果;老师为了让孩子专注而罚站,仍旧毫无用处……

经常也有父母给我留言,他们说,小朋友不是三心两意,就是专注力像“筛子”,一件事情维持不到10分钟,就跑去做别的事情去了;还有些小朋友更夸张,在舞台上表演时,竟然跳着跳着就开始玩舞台边的喷雾……

下面我专门介绍身边一位妈妈的做法。

这位妈妈家的小男孩差不多7岁。去年,小男孩的专注力也像“筛子”,被老师投诉“专注力几乎为零”之后,这位妈妈开始了一个“小计划”。

一位妈妈给孩子的“三个小任务”

任务一,“老师穿什么衣服?”

某天放学后,小男孩再次被老师投诉,妈妈在孩子身旁坐下,“一本正经”地说:“妈妈希望成为像你们学校那样的老师。妈妈想请你帮我看看,老师穿的什么衣服,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花纹。”

小男孩说:“这太容易了,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小男孩一回到家就汇报:“A课老师今天穿的是绿色的连身裙子,上面还有一些白色的花纹;B课老师穿的是蓝色的T恤和牛仔裤……”

孩子一边说,妈妈“很认真”地在本子记录了下来。

妈妈说:“很棒,你帮了妈妈一个大忙。妈妈希望你每天都帮我观察,时间为一周。”

几天后,班主任对孩子的妈妈说:“你家孩子比以前专心了一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周过去了,小男孩报告了一周,妈妈也认真地记录了一周。

任务二,“老师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周日的晚上,妈妈对小男孩说:“谢谢你,妈妈已经掌握了很多穿衣技巧,接下来,妈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开始讲课的,他们每一次上课的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你能帮我记下来吗?”

小男孩说:“这太容易了,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小男孩一回到家就开始汇报:“妈妈,A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B老师不一样,他说‘你们是很勤劳的宝贝’……”

孩子一边说,妈妈“很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妈妈说:“很棒,你帮了妈妈一个大忙。妈妈希望你每天都帮我记下来,时间为一周。”

几天后,班主任对孩子的妈妈说:“你家孩子比以前更专心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周过去了,小男孩报告了一周,妈妈也认真地记录了一周。

任务三,“老师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又一个周日的晚上,妈妈对小男孩说:“谢谢你,妈妈已经掌握了很多开始上课的技巧,接下来,妈妈想知道每个老师上课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你能帮我记下来吗?”

小男孩说:“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小男孩一回到家就说:“妈妈,A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同学们,回到家好好复习’;B老师不一样,他说‘能当你们的老师,是我的荣幸’……”

孩子一边说,妈妈“很认真”地在本子记录下来。

妈妈说:“很棒,你帮了妈妈的一个大忙。妈妈希望你每天都帮我记下来,时间为一周。”

第二天,班主任对孩子的妈妈说:“你家孩子进步了很多,上课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紧紧盯着老师……”

就这样,小男孩集中精神听课的习惯就养成了。

为什么这位妈妈要这样安排呢?

大家可能留意到,一开始,这位妈妈让孩子只观察每一个老师的穿着,任务直观、简单,很容易完成,从简单的任务开始,能让孩子更容易胜任,提高孩子完成的兴趣;随着孩子积极行动,妈妈把任务的难度提高了,需要记住老师说的“第一话”;随着孩子的努力完成和妈妈的认可,妈妈逐步把任务的难度上升,当孩子想要记住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孩子就需要认真听老师讲很多话,才知道哪一句是最后一句……

随着孩子胜任的越来越多,爸妈们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专注了,就可以结束任务了;如果发现孩子还需要继续努力,爸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继续“扩展”,例如可以让孩子记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最有趣的一句话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话是什么”……最终帮孩子变得专注为止。

 

如果遇上孩子“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一般来说,任务简单有趣,孩子们都会很乐意做,因为留意“老师穿什么”、“说了一句什么话”,比让孩子回忆学了什么知识有趣多了。可是如果有小孩意外,他们连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可以适当采取任务等级奖励法。

例如你可以这样做:

完成一次任务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完成五次任务可以获得8次奖励,还可以加上细节奖励(即根据细节完成情况进行奖励)2次;第二周,也可以采用相似的奖励,也可以升级奖励,例如奖品可以高级一些,礼物更丰富一些;最后,当任务全部完成后,还可以一次奖励孩子心仪已久的玩具或游戏。

用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话来说,当父母把奖励分成不同等级后,会让孩子觉得,如果不完成所有任务,他会有“损失”,爸妈也可以在任务开始之前,就将这些奖励告知孩子。

有妈妈问,“物质奖励不是不好吗?”其实物质奖励有两面性,从短期的任务来说,完全是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的。如果涉及到长期的,比如孩子要养成家务或学习习惯这类的,就不建议总采用物质奖励了。

为帮助孩子专注,一位爸爸陪孩子预习时故意“装笨”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任务游戏”还不够,你还可以借鉴下面这位爸爸的做法。

某天,这位爸爸陪女儿预习时,故意问女儿:“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也不懂,你明天听老师讲,回来教我可以吗?”小女孩答应了。

 

因为带着任务,小女孩带着对问题的关注,上课时也特别认真,第二天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教”爸爸。孩子的爸爸说:“我的装傻,让女儿有一种‘小老师’的期待感,她非常乐意做。”

听说后来小女孩无意中跟老师说:“老师,我爸爸很笨的。”老师很好奇,问为什么。小女孩说:“他每天都要我回去教他。”简言之,这位爸爸的做法是——陪孩子预习,故意“装笨”增加期待感。

“装笨,让我的女儿成了好学认真的孩子,我很喜欢这顶‘笨爸爸’帽子!”这位爸爸很有成就感。

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响雷;生命的意义是尊重,而不是强迫……养育孩子,培养专注力,也是如此!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slot dana slot dana 5k rejekibet jayaslot vivo500 slot online vivo500 vivo500 vivo500 bina bangsa tunas karya permainan slot slot 5k slot 5k slot 5k jp500 jp-500 jp500 jp-500 jepe500 jepe-500 jepe500 jepe-500 APK Slot JKT8 rejekibet rejekibet INK789 Link Download Apk Slot Online Gacor Deposit Qris 5000 Slot Gacor Deposit Qris apk slot ink789 apk slot maxwin gacor deposit qris 5000 slot gacor rejekibet JayaSlot Link Download & Login Apk Slot Hijau Terbaru Indoneisa 2025
https://www.venturecapitalineducation.com/ https://www.booksarepopculture.com/ https://coolthought.org/ https://sevensensefest.com/ https://usatimesbio.com/ https://www.theshiori.com/ https://lohanrhodes.com/ https://amirpalace-hotel.com/ https://marheaven.com/ https://theisticsatanism.com/ heylink.me/vivo500ga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