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地铁上听到两母子的对话,颇为难忘。
孩子:我不要上辅导班。
妈妈:为什么?
孩子(委屈):我病了。
妈妈:什么病?
孩子:就是一种不能学习的病!呜呜……(突然大哭得不能说话。)
面对旁人质疑的目光,孩子的妈妈说,她在帮孩子“假期飞跃”。暑假还没正式开始的时候,小孩就已经安排了很多学习,数学、认字、英语、阅读,还报了几个辅导班……有人说这妈妈很尽责,有人说孩子太累了,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
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不是特例。暑假降临,很多小朋友在假期的学习安排,比上学时还满。很多家庭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可是,父母们这种做法真的对吗?
不建议把孩子的假期塞满学习,为什么?两项研究
《发展心理生物学》杂志曾经有一项研究。研究者找来了一群年幼的大鼠,一开始,这群大鼠都是可以自由玩耍的。接着,研究者把这些大鼠分成两组。A组大鼠被隔离起来20天,它们只能看到、听到、闻到隔离外的大鼠们嬉戏,并且学习如何拉动橡胶球获取食物;B组大鼠就是隔离栏外的那群大鼠,它们可以自由玩耍。20天后,研究者更换了大鼠获取食物的方式,之前是拉动橡胶球获取食物,现在它们需要推动橡胶球。结果,那些被隔离起来学习的大鼠,它们比自由玩耍的大鼠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探索出正确的获取食物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项研究。这是一项来自《发育心理学》杂志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被分成三组。A组孩子可以从日常的物品中挑选四种,例如木板、钳子、钉子、纸等,然后自由玩耍;B组孩子被要求按照工作人员的示范,模仿如何使用物品;C组孩子被要求坐在桌前画画,也没看见上面提到的物品。在研究中的第二阶段,孩子们被要求说出某种物品,例如钉子的创造性使用方法。结果,自由玩耍的孩子是其他孩子的三倍。
难怪国内外很多育儿专家常常说,长时间学习的孩子会变笨。长时间学习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充斥着无聊枯燥的东西,他们大脑的学习速度停滞,还会带来大脑拒绝接收新的外界信息的后果。家长要求孩子长时间学习,以为孩子会学得更多,没想到反而学得更少。
假期里,孩子到底该不该学习?
适当是可以的,尤其是对低龄孩子来说。
学龄前:每天1小时内为宜。学龄前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更适合玩耍和游戏,而不是高强度的学习。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这阶段的孩子可以初步接触认字、算术、英语等,建议父母们以有趣的方式引导,而不要古板地强迫,否则很容易会让孩子过早地厌倦学习。
学龄初期:每天2小时内为宜。学龄期孩子,学习慢慢地成为必不可少的成长任务;他们的思维也开始渐渐地适应一些学习。但这阶段,建议还是以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导,多鼓励、多赞扬。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懂得把学习分解到孩子能接受的难度,帮助孩子恢复学习信心,否则会轻易地导致孩子习得性无助。
总之,在暑假里,父母们可以与孩子商量,鼓励孩子安排劳逸结合的假期。
小朋友假期的玩耍,有哪些建议?
1、以新颖的方式玩玩具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已经对家里的玩具厌倦,即使是新的玩具,他们的兴致也不超过3,4天。可玩玩具是最基本的玩耍方式,怎么办呢?这里幼儿说推荐孩子们一种新的玩法——鼓励孩子带玩具与玩伴一起玩。例如爸妈可以带孩子到邻居家或好玩伴家,带上几个玩具,与对方一起玩。因为你家的玩具,对方没玩过;别人家的玩具,你家孩子没玩过,这样就能让家里的旧玩具玩出新花样。孩子们还能在玩耍中学习人际技巧,培养孩子对玩具的钻研兴致。
2、鼓励孩子喜爱上一门活动
假期里,鼓励孩子喜爱上一门活动,游泳、舞蹈、击剑、篮球……孩子们在活动中,随着大汗淋漓地奔跑、运动身体,他们的身体会分泌一种快乐的激素——多巴胺,孩子不仅能获得愉悦情绪,除此之外,活动还能刺激孩子的大脑成长。因为运动属于大量神经讯号刺激的活动,能促进孩子大脑皮层的活化与神经元之间的连结活动,有助于未来孩子脑力的潜能开发。
3、陪伴孩子参观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等
暑假也是一次人文之旅的大好时机。例如家长可以陪孩子参观一些科学博物馆,帮助孩子接触天文、地理等;也可以参观一些生物博物馆,帮助孩子了解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和发展等;还可以参观一些现代的美术馆或地铁博物馆等……对于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认知有很大的帮助。
4、与孩子一起接触大自然
暑假里,不少家长是需要上班的,家长也可以安排在周末,陪孩子与大自然接触。例如家里附近的小公园,稍远一点的郊外村寨,甚至是远途旅游……都能帮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不仅有助于孩子开阔眼界,还能帮助孩子与大人缓解压力,提高生活的热情。
所以,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别拔苗助长,多点阳光,多点欢愉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