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称赞孩子“真乖”,否则养大后你才知道懊恼


不要总称赞孩子“真乖”,否则养大后你才知道懊恼

2016-09-28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一)

大G刚好3岁时,某天晚上妈妈发现他用剪刀从一卷贴透明胶纸上剪了大概2厘米,没超过大人的一节手指的长度,然后这里贴一贴、那里粘一粘,玩了十多分钟,小截胶纸已经变了颜色。

看到妈妈坐下来,大G跑过来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只是剪了一点点玩。”妈妈没注意他话里有话。

接着,小G又用这一小截透明胶玩了10多分钟,胶纸已经粘得乌黑。

妈妈提议:“大G,你可以剪多一些玩。”

大G:“不行的,会浪费。”


(二)

大G三岁二个月时,有一天到超市购物,看上了一辆红色的玩具车,拿在手里抚摸了一会,抬头问:“妈妈,这个车多少钱?”

妈妈一看价格:“12.8元。”

“那这个呢?多少钱?”小G又拿起旁边另外一辆质量较差的蓝色玩具车。

妈妈说:“9.5元。”

“妈妈,是不是红色的比蓝色的贵?”妈妈说是。

大G说:“那我买蓝色的好了,不要买太贵的。”


(三)

大G三岁8个月,爸爸给大G带回了一只冰淇淋和一包小熊饼干。冰淇淋是大G要求了很久的。

爸爸刚进门时,小哥哥(邻居家孩子)也来了。

当大G迫不及待想拆开冰淇淋,正要美美地舔上一口时,旁边的小哥哥嚷嚷着也要吃冰淇淋,大G犹豫了一下,递到小哥哥面前,“你吃吧!”

小哥哥不客气地接过冰淇淋就舔,小G静静地看着小哥哥大口大口地吃,看得目不转睛。

小G事后跟爸爸说:“爸爸,我本来是很想吃冰淇淋的,但是小哥哥也要吃。”

爸爸心疼地说:“其实,你没必要让给别人,因为你明明很想吃。”


这种孩子,乖得让人心疼。很多家庭、很多大人都喜欢这种乖的孩子。但是乖孩子真的如你看到的那样好吗?




我们分析一下这种孩子的心理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孩子往往生活在一个有强势大人的家庭里,这个强势的角色,即使不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或外公等,这种强势的大人会经常要求孩子听从自己,以养育“乖孩子”为教育准则,他们的口头禅是:“你不乖,我不要你!”


一旦孩子有顺从的蛛丝马迹,会立即称赞孩子“真乖”,因为别人的顺从是这种强势的人的心理需求。在威胁和赞扬的双重枷锁下,孩子会慢慢失去主见,成为“退缩型”的儿童,活在了别人眼里。


这种孩子习惯了不拒绝别人,迎合别人的期待,他们内心有需求,但在他人的要求面前,他们经常会觉得自己的需求不足为道,一切唯他人视瞻,这种孩子是“强势”的受害者、丧失自我。所以,养育出这样的孩子的大人别无知地沾沾自喜,因为你的孩子已经被扼杀了“成为他自己”,你怎么忍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即使家庭里没有强势人格的大人,经常的口头禅称赞孩子“真乖”,也会容易养育出一种服从型的人格,因为孩子会以“乖”为行为准绳。


“乖孩子”成年后的危害


不懂拒绝、压抑自己,是这种乖孩子成年后的主要特征,这种人在我们身边真的不少。曾几何时,他们可能为了听从大人的意愿,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们害怕自己说“不”会让大人失望,让其他旁人异议。


同时,这种人也不敢轻易尝试和挑战,因为他们从小习惯了乖,习惯了活在大人给他们画出的生活圈里面,错失了很多很多的机会。他们有时候会伸出头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使时常懊悔“没有自己”,但却不会轻易挣脱他们的牢笼。


他们活在两难之中,一端是内心的渴望,另一端是大人的期望,直至消耗掉大半生的光阴。


所以,你还希望你家孩子“很乖”吗?


审视一下你的TA,对方是否具有强势的人格?有人说,养出乖孩子不是我的意愿,因为自己每天要为生计奔波劳碌,孩子被丢给老人,不知怎么的就变得很乖了。


当你的孩子表现出很乖,其实还是有机会扭转的,前提必须是你意识到乖孩子不是“好”孩子。除了分配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外,还要少要求孩子“乖”,少称赞孩子“乖”,尤其是强势的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多询问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少否定、多接纳。经常告诉孩子“你的意见很重要”,“你能为自己考虑,真的太棒了”……


当孩子表现出“喜欢某件玩具”、“想做某件事情”、“想吃某种甜品”,大人不要忽略,而是要第一时间认真对待、合理地满足,鼓励这种孩子跟着感觉走,成为他们自己,由此给孩子带来的自尊感会慢慢筑建,直至成为高楼大厦。


有那么的一天,当你让孩子把冰淇淋让给你吃,他还不忘记说“能不能给我留一点”时,乖孩子已经在慢慢学习成为他自己了!


幼儿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适用于他人的不一定适用于你,但一定能让你在育儿路上更从容淡定!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