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孩子打架抢玩具?心理学家:其实有好处!


有一对小姐妹,妹妹每次有新玩具,姐姐都要抢;姐姐每次有新玩具,妹妹也要抢……两孩子经常为玩具争抢打架。所以,妈妈每次都要买两份一模一样的,可是,慢慢地,父母感觉疲惫,因为玩具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价值,玩具的“寿命”很短,有时是几个小时,有时是一两天,孩子们对玩具就没兴趣了,大人们都觉得很浪费。可是如何解决姐妹俩争抢玩具的问题呢?

▶二胎孩子争抢玩具,其实有好处?

首先,家里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其实是好事,为什么?因为没有孩子委屈自己,自主意识都挺好。如果有孩子事事谦让,反而不是好事,因为这样的孩子没有自己,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也往往很低。相比之下,有主见、尊重自己的玩具需求的孩子,他们未来的心理成长也会比较健康。正如心理学家海查说,敢说“不”、爱争取的孩子,未来是一些有主见的孩子。所以,父母们也不需要把抢玩具的孩子看得多么捣蛋。

除此之外,3,4岁前的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的特征比较明显,看到好吃的就要先吃、看到好玩的玩具就要抢,凡事只想着满足自己,毫不理会是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父母们除了理解外,5,6岁前也是孩子们建立规矩的重要阶段,因为自我中心不利于孩子们未来与小玩伴交往。

虽然争抢玩具的孩子的自主意识好,可是长期争抢的习惯,也会带来二胎矛盾和家庭的不愉快,所以,当孩子频繁争抢、打架和哭闹,父母们要做一些干涉和正确的引导。

▶蒙台梭利的建议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建议,当家里两个孩子时,不需要总是买两套玩具,因为当一个小孩在玩耍时,另一个小孩可以在一旁等待。当一个孩子玩完了,再轮到另一个孩子玩。即建立孩子们“先到先得”的规矩。

可是父母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规矩没建立前,两个孩子已经开始抢、开始打,怎么办?孩子们都想拥有,为什么都想抢先呢?孩子们行为背后的目的是,想让父母知道,“我比对方更重要一些”。正如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孩子们争抢的背后,是为了获取大人的关注。

▶面对二胎孩子们争抢玩具,那么父母们该怎么办呢?

短期来说,父母们可以先终止孩子们的争抢。有时孩子们争抢打架到严重时,可能会抓伤脸或把对方推倒,带来受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及时让孩子们停止争抢。

如果孩子们停不下来,家长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如果孩子们还小,比如1,2岁,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们玩别的玩具;如果孩子们都比较大了,可以相互沟通了,那么父母可以鼓励两孩子相互商量,如何友好地玩;当孩子们想不出好的处理方法时,大人们可以给孩子们建议:比如轮流玩;或两个孩子一起玩。最后还可以跟孩子们说明——如果再出现争抢,玩具就马上被收起来。

长期来说,父母们可以如何做?

父母们平时尽量多陪伴两个孩子,对待两个孩子不能差异太大。幼儿说常见的,比如有些爸妈总要求大的让着小的,有些大人经常有意无意地说“妹妹比哥哥聪明”,“哥哥比弟弟勤劳”……家长们这些频繁的错误行为会带来长期的不公,最终会带来孩子们嫉妒抱怨的结果,未来会影响手足关系。

在陪伴孩子方面,父母们有时还可以“各自陪伴”,什么意思?比如周六下午陪弟弟玩沙子,周日早上陪哥哥跳绳,因为孩子们在不同的心智年龄,能玩耍的活动是不同的,独自陪伴还能让孩子们感觉到大人的关注。

▶父母适当“无视”,也有好处

当孩子们争抢玩具时,如果没发生严重的冲突,父母还可以适当“无视”。为什么?

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会如何独立协商或解决问题,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成长方式。孩子们在尝试解决问题时,父母可以悄悄观察他们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未来父母也不可能总在孩子们身边,自我解决能力也是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并且,面对冲突,有时孩子们解决得比父母还要好。

记得有一次,我家妹妹看到她哥哥带回家一只玩具马模型,嚷嚷着让哥哥给她玩。

哥哥说:“不可以,因为玩具马是跟其他小朋友交换玩的”,他担心妹妹会弄坏。

可是妹妹说:“我不会弄坏的”,就要伸手玩。

我看那只玩具马的确有些脆弱,说不定妹妹不小心摔几下就坏了,可是我故意不吭声。

这时哥哥说:“妹妹,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们把所有动物玩具都摆出来,把这只玩具马也加入,然后我们组合一个超级动物园好不好?”

妹妹马上说“好”,争吵就这样停止了。

所以,二胎小朋友打架闹矛盾,也是一种成长方式,他们将收获人际相处的技能,父母们也无须视之为非消灭不可的“害虫”……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