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3个故事,找到了孩子创造力平庸根源!值得所有家庭深思


从这3个故事,找到了孩子创造力平庸根源!值得所有家庭深思

黄杏贞 幼儿说

公园里,一群小朋友把他们自己创造的“自动打水瓶”放在水池里做实验,这个“自动打水瓶”的创意让人忍不住称赞,因为瓶子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放在水面后会自动倾斜入水,灌满水后自动恢复竖立。


一位小女孩路过,看了一番后,悠悠说了一句:“妈妈,这些小朋友很可怜,穷得买不起水勺……”


“……”


▲小朋友天生都是创造力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Ken Robinson曾经说过一组数据:3,4岁时,大部分小朋友的创造力达到了天才级,到了小学阶段,只剩下1/3的小朋友还拥有天才级的创造力,到了青春期,仅剩下1/5……随着这些孩子年龄渐长,创造力最终所剩无几。


年幼的宝宝们,由于小脑瓜未受任何约束,他们容易有发散性思维,也常常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无穷无尽的尝试精神。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你一定能找到与下面相似的情景:


一位女宝宝拿着蜡笔到处涂抹,墙上,沙发上、地上都是宝宝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一位男宝宝把原本拼凑成恐龙的积木玩具,孩子拼成了一把雨伞;


一位小男孩用枕头堆成一座小山,跟爸爸说火山马上喷发啦;


一位小女孩看见弟弟沉甸甸的纸尿裤,说:“妈妈,我觉得就像一座宇宙小房子”;


一位小男孩把爸爸丢弃的光碟用双面胶粘起来,跟玩具熊粘成了一辆小熊车;


一位小女孩指着两只气球说:“爸爸,我要创造一辆只用两只气球就能飞的飞机”


……


▲孩子创造力好,意味着什么?


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跟他们未来观看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挂钩的。具备创造力的孩子,他们常常能以独特的视角,发现一些同龄孩子难以发现的事情,这会给他们的知识积累,以及未来的工作能力加分。除此之外,具备创造力的孩子,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轻易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颇具创造性,这是他们拔尖的先天条件。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E.保罗托伦斯更是给出了具体的结论:创造力与成就有正比的直接关系,这个预测指标,比IQ等其他方面还要准确。所以,父母们该重视孩子们天生的创造力,到底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呢?


▲3个故事:孩子从小,父母别在这重要的3点上犯错


1、父母别轻易否定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创造力


一位朋友是服装设计师,是某知名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她曾经跟我分享过她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某天晚饭时,当年只是小女孩的她,一边吃着美味的鱼,一边跟妈妈说:“妈妈这鱼很好吃,如果没刺就好了!我要发明一个去鱼刺机!”


她的妈妈说:“妈妈也被这个问题难了好久,妈妈也很想得到这样的机器呢!”


后来,小女孩在妈妈的帮助下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尝试,有用钳子去鱼刺,有把鱼肉煮熟后碾压再干炒去刺,给鱼喂酒喝……最终她们发现,通过把鱼放在醋里浸泡再煮才是最省时省力的。


虽然她们最终没创造出高效的去鱼刺机,但妈妈的不否定,还陪伴女儿一起尝试,这本身已经是一种颇具力量的鼓励,让她的创造力很好地保留和发展。



当父母否定孩子说话,孩子会缄默;当父母否定孩子做事,孩子会变得懒惰;当父母否定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会慢慢变得枯竭。所有,请别轻易否定孩子的古怪创造力。


2、父母要认可孩子在创造方面的努力


记得我以前有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可是杠杠的“典型”。某一天,全部人出游,正逢秋高气爽,很多人的帽子都被吹飞了。这位同事的帽子虽然也被吹起,但在他跟前不远便停了下来。我们很困惑,走近一看,差点笑喷了,他的帽绳上拴了一根绳子,绳子上绑了一块小石头,平时被他藏在帽子里,一旦“风吹草动”就能发挥作用。他自豪地说:“这是我5岁的儿子发明的方法,牛吧?”满脸自豪。让我感动的不是小朋友的创造力多好,而是这位爸爸对儿子发自内心的“崇拜”,他对孩子在创造方面的认可,会像一部创造力“发动机”,会成为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



认可孩子在创造方面的努力,把孩子的创造“用起来”,这大概是父母界最给力的支持了。父母的认可,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动力,给孩子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会驱动他们往创造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3、父母最好尽可能地支持孩子在创造方面的“折腾”


美国有一位小朋友,名叫Joey Hudy,利用空气压力原理,自己创造了一台超级棉花糖发射器。当棉花糖被塞进去,接着通过手动给发射器打气,当气压到达一定度数时,便能有力地把棉花糖弹射出去。Hudy这个创造还被邀请到了美国科学展,Hudy小朋友因此成了科学小狂人。



有一次,我跟一些父母分享Joey Hudy的故事时,有父母跟我说,“仅仅想象这么复杂的创造就眼困”,“太折腾了”……这些父母其实说出了不少家庭的心声——有心无力,还嫌麻烦!这大概也是中国孩子常常被人认为创造力平庸的根源!因为缺乏创造力“折腾”的环境。也有父母跟我说,支持孩子的创造需要花钱,一般家庭支持不起。其实不是这样的,有需要消耗金钱的创造,也有廉价环保的创造,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发自内心地支持孩子,为陪伴孩子而付出时间和精力,这才是关键!


所以,孩子的创造力就像一颗小树苗,不仅需要父母的呵护,还需要发展的土壤。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阅读原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