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学了一半孩子不想上了怎么办?


这小女孩为何突然吞颜料?

一个小女孩,当妈妈在客厅催房间里的她收拾画具出门上课时,她在房间里,小手挖着颜料往嘴巴里送,吃到最后实在吞不进了,她把剩余的颜料全部倒进了垃圾桶。这时,催了很久已经变得暴怒的妈妈,冲进房间,目瞪口呆地看见了满嘴颜料的女儿。

“你为什么要吃颜料?”妈妈问。

“吃掉了就不用上画画课了!”女儿说。

最近这位妈妈沮丧地问我:“我逼她上课,也是为了她好。为什么一个小孩能如此讨厌画画?”经常也有爸妈问类似的问题:

“我交了钱,小孩才说不上,怎么办?”

“孩子上才艺班,父母到底需要怎样的心态才不会心累?”

孩子们上才艺班,爸妈们常见的三种心态

1、希望发展小孩天赋

对很多父母来说,当孩子学某一个才艺,刚好发现符合小孩的天赋,这是最完美的。可现实中往往很难,有父母让孩子上了几十个才艺班之后,孩子在每一个都是表现平平,最终也没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有时碰巧遇到孩子学的才艺恰好就是孩子的天赋,这是幸运的。观察可以吗?通过观察得来的结论,也往往具有迷惑性。

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儿子在2,3岁时,会自己在客厅摆几个铁碗,然后用筷子敲。她当时觉得孩子很会敲,敲出来的声响几乎成了一段有规律的音符。后来她就给孩子报了爵士鼓,老师却说他跟不上拍子,孩子后来也说不想上课。

2、希望弥补小孩不足

弥补小孩的不足,也是很多父母给孩子选择才艺的心态。例如发现孩子算术不行,就给孩子报了心算;发现孩子字不端正,就给孩子报了书法;发现孩子动作笨拙,就给孩子报了舞蹈……事实上,这种做法会有正面的结果吗?有,孩子可能会比原来好一些,但如果让他们发展成为优秀的专长,有一定难度。

为什么?孩子们不足的东西,起点已经比其他孩子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挫折感可能更大;另外,父母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这是你的“不足”,常常已经不知不觉地帮他们划好了“天花板”。

3、孩子喜欢就好

相比起前两种,这种父母最放松。孩子喜欢了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可有妈妈开始飙泪了:“那得多烧银子啊!”的确如此,但这也是发现孩子真正爱好的途径。当然,真正的爱好也往往与天赋相关,当孩子在一个才艺上很擅长,他就会越发喜欢这个才艺;孩子越是喜欢,他的天赋就发挥得越好。

另外,无论父母是想发展孩子的天赋,还是弥补孩子的不足,如果孩子不喜欢,就失去了内在动力,结果要不是白花钱,就是孩子痛苦。

不过,有时这方面的界定也很模糊,到底是孩子学得好之后才喜欢,还是孩子喜欢了才学得好?后一种常常是运气,刚好碰上了孩子真喜欢的;前一种是“真理”——学得不错,大概率会越来越喜欢的。

所以,当孩子说不想学时,爸妈还是要想想办法。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半途而废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幼儿说先说说小孩学才艺半途而废的常见两种原因。

1、孩子一开始的热情,不是兴趣本身的热情

 

有一位爸爸很生气地说:“我家儿子去学英语,结果上了两天就不去了,原因竟然是‘第一天老师发玩具,第二天却没玩具’。”原来,小孩在试课时,被课堂上老师奖励的玩具吸引住了,就跟爸爸说“很喜欢”,结果却只是喜欢上课时的玩具。

还有些小朋友想上才艺班,是为了老师发的零食,有时是因为小玩伴上了,孩子也想上。

2、孩子有压力了

有一位小女孩学小提琴,她是被广场上的小提琴手吸引住的。妈妈报了才艺之后,过了一周,小女孩有些排斥再上了,小女孩说:“很无聊,不好玩。”原来,当初孩子说喜欢时,是因为她以为拉小提琴就像玩玩具,拉一拉就能发出美妙的旋律,可没想到学习会那么枯躁、那么累,便想放弃了。

孩子学才艺半途而废?看看下面两位父母的应对法,可能对你有一些借鉴意义

应对法1:故意装“傻”

 

学滑板的小男孩上了一星期后,对妈妈说:“妈妈,你跟教练说,我不要学了。”原因是“不喜欢,很累”。妈妈故意说:“妈妈见不到教练,你自己跟教练说。”

结果小孩不敢说,又一周过去,小孩竟然不抗拒了,也没说“不学了”。慢慢地,孩子还在家里自己玩滑板,连饭后也跑去跟小伙伴玩滑板。孩子已经度过了压力期。

应对法2:当认真“小学童”

 

 

学钢琴的小女孩,每次到练琴时间会哭闹,说不想练。爸爸对女儿说:“爸爸也觉得很难,但是爸爸也想试试。”爸爸说着,就开始一本正经地在钢琴上敲。因为频繁出错,女儿被逗得哈哈大笑,她说:“爸爸你好笨哦,到底有没有好好听老师讲呀?老师教你!”

就这样,女儿当起小老师,每次孩子上课回来就教爸爸,爸爸真的有认真学,慢慢地从只懂弹“1,2,3”到后来弹一首简单的曲子……两父女就这样一直学下去了,女儿的兴趣也慢慢来了。

可是,当父母努力过了,发现孩子还是不喜欢,那就放弃吧。我们常常说网球天才阿格西和钢琴天才朗朗,都是爸爸逼迫训练出来的天才,可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成功掩盖了曾经的阴影。朗朗的心态还算好,最终与父亲“和好”。可阿格西却一直被阴影追随着,他在自传里说的,他至今痛恨父亲、痛恨网球。

多少曾经同样被爸妈逼迫的孩子,最后不仅没成为天才,还患上了心理疾病,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呢?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可以对孩子有期望,但不要成为孩子心中的恶魔。

一位成年人的童年感悟

 

 

有一位朋友曾经感触良多地跟我说:“喜欢的东西,才是那些可以陪伴你一生的东西”。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自己从小被逼学象棋,也学了很长的时间。大学时,他一位同宿舍的同学,因为在网上看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便决定自学象棋。每天早上学,晚上练习,还买了很多象棋书籍,钻研攻略,半年后就轻而易举地把他打败了。而我这位学了几年象棋的朋友,每次一有休息时间,最喜欢的是打篮球,而不是象棋。

所以,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孩子们的才艺,也是如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