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与坏妈妈唯一区别,其实是有没有情感“刻印”


好妈妈与坏妈妈唯一区别,其实是有没有情感“刻印”

2017-04-24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经常会有妈妈说,我家宝宝跟我不亲,他/她总是粘着奶奶/姥姥。还有一些妈妈说,我家孩子跟她爸爸亲,跟我一点也不亲,我有时候要抱她还哭闹。更有些孩子很大的妈妈说,跟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亲近感,母子间总是隔着一道鸿沟。


那是因为有些妈妈没有在孩子心里“刻印”的缘故。


故事1:


记得我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出院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孩子的奶奶担心我晚上太累,说要让宝宝跟她睡。我婉拒了,虽然宝宝跟老人家睡,我便能睡个好觉,但始终觉得那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无论是第一个孩子还是我现在第二个孩子,即使多累多困,白天工作多忙,我都执意跟他们睡、晚上也亲自照顾他们。因为我要让孩子们,无论是从美梦中醒来,还是从噩梦的惊慌中醒来,第一眼都能看到妈妈的笑脸,从妈妈温暖的怀抱得到安全感。欣慰的是现在两个孩子都很爱他们的妈妈。


那是因为,我在怀上第一个孩子之前,就懂得了“刻印”。


故事2:


在我的情感深处,跟奶奶的感情始终比跟爸妈的感情深的,因为我从出生后就被抱到奶奶家。婴幼儿时期很多记忆深处的一些模糊的瞬间,都是跟奶奶在一起的。比如奶奶抱着熟睡的我放到床上那一刻给我带来的瞬间惊吓;被奶奶抱着洗头,水留到了耳朵的酥痒感;被奶奶搂着在床上睡,迷糊中感觉奶奶高高的胳膊给我的脖子带来的酥麻感;那些盛夏时跟奶奶睡在竹片做成的大簸箕上、在奶奶轻轻摇曳的葵扇风中,在蚊子的嗡嗡声中睡着的记忆;还有那个听了千百遍也听不厌的老虎吃掉老奶奶的故事(现在想来,跟小红帽的故事非常相似);还有奶奶家那张小床上杂布拼成的被子,散发淡淡的老柜子的气息……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情景也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的童年,与父亲母亲几乎没有什么交集,长大后也只有一应一答的客套。


现在想来,那也是因为,奶奶在我的心里刻了印,而我的父母没有。


故事3:


小时候的邻居中,有个叫狗娃的孩子。狗娃是个遗腹子,他妈妈生他的那个晚上,当时正值农忙,农村人晚上睡得死,第二天才有人听到婴儿的哭声。那人本想上门说些祝福话,站在门口喊了很久没人应,推开门看到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正躺在地上哇哇大哭,身上没一点儿衣服或被子。他家的大黄狗趴在旁边,对小宝宝又是舔又是蹭,那样子就像照顾它自己的狗崽。而产妇呢?身下很多血,早已没了气,后来人们猜测可能是因为难产或大出血等什么原因。狗娃在村里人的轮流照顾下慢慢长大,但他跟大黄狗形影不离,到后来村里有人建议把他送到一户无子女的人家当儿子,这样好歹能上学认字。狗娃哭了几天,因为那户人家不愿让他带上大黄狗,因为此时的大黄狗已经年老,并且还病得奄奄一息。后来,另外一户人家说愿意带他的狗治病,他这才高高兴兴地带上狗去了。


很多人都说,狗娃把大黄狗当成自己的妈妈,现在想来,那也是因为大黄狗在狗娃心里刻了印。


有趣的“认妈妈”实验


“刻印”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提出来的,他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鸭蛋分成了两组,一组由母鸭孵化,这组鸭宝宝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鸭妈妈;第二组鸭蛋由人工机器孵化,劳伦兹让鸭宝宝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他。随后,他将这两组鸭宝宝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惊吓他们,鸭宝宝惊得乱窜,当打开笼门那一刻,被做了标记的第一组鸭宝宝第一时间冲到了鸭妈妈身旁,而第二组鸭宝宝冲到了劳伦兹身旁。更有趣的是在日后的生活中,无论到哪里,第一组鸭宝宝总是追随在鸭妈妈身旁;而第二组的鸭宝宝,无论劳伦兹走到哪里便跟到哪里。劳伦兹在第二组鸭宝宝心里做了“刻印”,它们把劳伦兹当成了妈妈。劳伦兹认为,动物身上有一种“刻印”机制,对刚出生后看到的事物能产生强烈的连带感。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把这一概念应用到人类身上,他认为人类的婴儿一般情况下会跟自己的母亲产生情感连接,但如果一个母亲没有从孩子出生后建立这种连接,比如把婴儿长期托付给他人照顾,又比如某些妈妈嫌照顾宝宝辛苦,把宝宝给家里的老人照顾,甚至跟宝宝分隔两地,那么这个养育者便会替代了妈妈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个孩子也会把养育者当成自己的妈妈,无论这个养育者心地丑陋还是善良。


没有“刻印”,给父母和孩子带来什么?


没有被亲生妈妈“刻印”的孩子,遇上善良和有爱心的养育者,即使能最大程度地弥补缺失母爱的遗憾,但其实这些孩子的人格是不完整的,比如我从小到大非常缺乏安全感。并且这些孩子也不能跟父母建立情感的连接的,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没有亲密感,也没有共同语言。就像我跟父母的关系,而我跟奶奶,我能肆无忌惮地把奶奶的一头银发捣成鸡窝,而我跟父母,甚至连肢体的触碰也很少有。好在,我的孩子常常会跟小朋友说:“我爱妈妈,妈妈也爱我……”区别在于,我懂得了“刻印”,而我的父母不懂,但现在他们常常抱怨“就像养了个外人”。


就像我一位前同事,年轻时为了身材和容颜,宝宝出生后让奶奶白天带晚上带,孩子小时候不跟她亲,她觉得这样倒好,自己还能常上美容院健身房,不用操心孩子。到孩子上初中后,奶奶不在了,这位妈妈外形看起来不仅没比其他妈妈年轻多少,母子关系也不好。孩子每天跟她说的话不超过3句,她为教育孩子比其他人花多了双倍的精力也仍旧教不好孩子。直到孩子被送进少管所前一刻,她一夜白头,才惊觉自己一点儿也不了解自己的儿子。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将要成为父母,不要吝啬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要奢望养育孩子能少些辛劳,因为即使你能如愿,把孩子丢给老人带,而自己还像未生娃前轻松,日子虽然过得很潇洒,但你或许终有一天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一个亲子教育专家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果定律。


(*^_^*)你今天又看完一篇!离优秀父母又近了一步(*^_^*)


本文关键字:情感刻印、母子关系、养育孩子幼儿教育、家庭早教



作者:小黄妈,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阅遍各路育儿知识、死磕正统亲子心理学、从儿子的故事书模仿来的漫画。周一~周五分享原创的“读书心得”和“育儿经验”。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