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在装病不上学?心理学家教你这4招


孩子总说不舒服,不想上学,怎么办?

“妈妈,我肚子痛,我不能上学。”小男孩皱着眉头对妈妈说。

妈妈看了看儿子,分辨不出孩子是否真的不舒服,说:“吃点益生菌,然后去看医生?”

妈妈给儿子吃了益生菌,然后打算预约医生。

“看医生可能要打针哦!”妈妈说。

“妈妈……我好像好了!”小男孩突然变得紧张。

“那……要不我们去上学?”

“不不……好像又痛了……”

这位妈妈因为实在担心孩子可能真的不舒服,就给孩子请了半天假。

没想到妈妈进了厨房不够10分钟,就听到孩子房间有动静——孩子在床上蹦跳的声音……

 

“孩子不喜欢上学,有时说脚痛,有时说头痛,有时说肚子痛……”“孩子有时看起来好像不舒服,但好像又没有不舒服”“一开始相信了,可孩子生病的次数也太频繁了,后来就再也不相信了”……孩子总是说不舒服,不想上学,怎么办?

一项研究:孩子撒谎,大人能看出来吗?

加拿大儿童发展学家Kang Lee等人曾经让不同职业的人,通过观察孩子的说话和表情,猜测孩子是否有撒谎。他们分别是大学生、社会工作者、儿童保护律师、法官、警察叔叔、父母们……虽然我们很多人以为,那些最擅长观察人的职业岗位的人群,应该是很容易判断孩子是否撒谎的,可结果出乎意料。

 

当小孩说谎时,无论是什么职业的成年人,所有人只有50%左右的正确率,这跟瞎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谁也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孩子是否在撒谎!可见小孩的演技真是神!

如何从辅助因素,判断孩子是否在“装病”?

既然从孩子的表情动作无法判断孩子是否装病,那么如何从其他辅助因素判断?下面是几个考虑因素:

1、孩子是否有生理上的不舒服?

孩子说不舒服时,是否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孩子是否有呕吐,身体发烫?孩子的身体表面,是否有一些发炎红肿的症状?孩子是否头晕,站立不稳?如果孩子有一个或多个的症状,爸妈们可以让孩子暂时休息,继续观察。

2、孩子不舒服的时间,是不是固定的?

例如孩子是不是每天早上的上学时间就说不舒服?孩子是不是每次要出门练钢琴的时候就说手痛?孩子是不是每次要收拾玩具的时候就说肚子痛?如果次数频繁,每次不舒服的时间也较固定,那么父母可以暂时保持怀疑的态度。

 

3、如果让孩子做最喜欢的事情,孩子的表现怎么样?

如果孩子平时很喜欢看某部动画片,或很喜欢吃冰淇淋,又或者很喜欢和妈妈玩某个游戏……这时,你可以提议让孩子做一些他们最喜欢的事情,然后观察孩子是否缺乏兴趣。有些孩子虽然有做,但不是很投入,还表现出恍惚,那么你就可以判断,孩子可能不是在撒谎。

4、除了不上学,孩子不接受其他任何的处理方式?

当大人建议孩子去看医生,孩子拒绝;当大人建议孩子吃药,孩子也拒绝;当大人建议孩子先上学,如果不舒服再回家,孩子也拒绝……他只接受不上学、在家里休息这个方案。如果孩子除了不去上学,不接受任何的处理方式,那么孩子就可能在撒谎。

不过,有时孩子也会因为心理问题而借口不舒服而撒谎。

如果孩子不想上学的频率有些频繁,孩子看起来的确不舒服,可是医生也找不出孩子不舒服的原因,那80%-90%的概率是因为心理问题。比如压力、分离焦虑、欺凌……当你家孩子的行为表现出与真实的生病不符,并且表现频繁,你除了要和学校的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忙观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是否有遇到困难或人际方面的问题,孩子是否遭遇欺凌等等。

排除了上面所有的这些因素后,那么你就可以基本判断,孩子只是为了某种原因而“装病”。

 

孩子们为什么要“装病”?

常见的有两种原因:

原因一、不想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学校遇到人际不愉快,或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下意识地选择逃避。而上学,常常被家长认为是孩子不能不做的事情,有时孩子为了更容易达成能留在家里的目的,便通过装病的形式逃避上学。

原因二、想得到大人额外的关注

父母常常忙于自己的事情,或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有时为了获得大人额外的关注和关心,就会故意装病。

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会遇到一些小朋友是真的有一点不舒服,例如牙痛或肠胃不适等轻微的不舒服。但当他们玩耍时,好玩的玩具或有趣的游戏会暂时掩盖了孩子的轻微不舒服。玩完后,他们可能又开始不舒服。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所以父母们要细心留意观察,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什么样的家庭,孩子不容易“装病”?

当一个家庭平时习惯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对孩子总有同理心,孩子就不容易撒谎“装病”。

例如当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不想上学。”

妈妈持不批评、不否定的态度,先询问:“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同桌总是把我的铅笔藏起来。”孩子或许这样说。

“妈妈非常理解,如果别人把我的笔藏起来,我也会很难过。”父母永远要同理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遇到困难,就要重视并且帮孩子解决问题,“妈妈和老师沟通好不好?”询问孩子的意见。

有时通过父母和老师的帮忙,就能改变孩子的困境。有些孩子或许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而是自己先尝试解决,这也是需要父母支持的。

无论怎样,爸妈尊重、关心和同理孩子,是永远也不会错的家庭准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