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有这些小动作,请一定要加倍爱他们!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些小动作,请一定要加倍爱他们!

2016-04-09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bb-edu,转载请标出处!


攻击性较强,喜欢动手打人


被其他家人照顾时很乖,见到妈妈或其他亲近的人时会撒娇


陌生人面前显得紧张、拘束


喜欢吃手或啃咬指甲


经常夜醒,睡觉时要时常查看身边的人是否还在


你家孩子有吗?以上的小动作,是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一个孩子是否有安全感,更多的是这个世界呈现给他们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据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大人经常有下面的一些口头禅,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是缺乏安全感、胆小的,看看你家说过类似的话吗?


1、“别……会……”句式,比如:

别爬,小心会摔下来!

别碰,手会过敏发痒的!

别拍打,箱子会掉下来!

别乱跳,脚会踩坑里的!

别摇晃,柱子会倒下来的!

别在草丛里撒尿,会有蛇!


2、“再不……就……”句式,比如:

你再不乖乖吃饭,妖怪晚上就把你抓走!

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吃掉你!

你再不快一点穿鞋,我就把你丢在这里!

你再不讲道理,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好好写作业,你今晚就在门口过夜!


3、“如果……就……”句式,比如:

你如果不停止哭闹,我就让医生给你打针!

你如果还大吼大叫,怪兽就会出来咬你!

你如果还打人,我就把你的胳膊拧断!

你如果再拖拉不穿衣服,我就把衣服全部扔了!

你如果还不收拾玩具,我就全部送给邻居!


作为家长,如果你经常说类似的话,别怪孩子缺乏安全感了。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忧虑害怕;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信任他人、信任世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的安全提醒是有必要的,能让孩子自律。但过多的紧张和提醒,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危机四伏、充满不安全感,容易让孩子养成前怕狼后怕虎,草木皆兵的性格。不敢尝试、不敢探索,永远呆在大人划定的安全区域内,这样的孩子很乖,但他们很可怜。因为他们中了大人的“安全魔咒”,过早地变成了不会飞的鸟。




那么大人该如何让孩子在“安全”和“探索”中取得平衡?


棉花窝里长大的孩子,脆弱而胆小。幼儿说,在不危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有小磕小碰。大人可以紧张孩子的安全,但不要将这种焦虑放大在每一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因为这种焦虑感会传递给孩子,会让他们害怕、缺乏安全感。相比之下,那些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体魄更健壮,尤其是有无穷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但这种品质其实在中国孩子身上显得尤为珍贵和稀缺,为啥呢?大家想想就不觉得奇怪。


尤其可恶的是一些大人为了达到某目的,对孩子进行莫须有的恐吓,比如不吃饭会被怪兽抓走等。大人恐吓孩子的心理,幼儿说在往期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因为恐吓直接而有效,减少了大人的麻烦,但是留给孩子的,将是难以磨灭的阴影,他们忧虑紧张而充满不安全感。所有有恐吓习惯的大人,可以说是自私而无知的。


最后,提醒一下那些尚在孕期的准麻麻。

据说,孕期妈妈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会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1、在孕期曾经有不要孩子的念头

子宫内的胎儿能迅速感知母体的情绪,就像准妈妈的欢乐和忧伤一下子能传递给宝宝一样,如果孕妇在孕期内曾经有打掉孩子的念头,那么这种情绪也能传递给子宫内的宝宝,加大孩子出生后的不安全感。


2、在宝宝出生的刹那间,对孩子有不喜欢或嫌弃的念头

或许是出于对宝宝样貌的嫌弃,或者对宝宝性别的不满意而表现出来的不喜欢。因为人的情绪具有一贯性,出生时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会在日后照顾宝宝的日常中无意流露。爱与不爱,小宝宝能通过大人是否及时回应和拥抱中感知,大人漠视的孩子更喜欢哭闹。


【欢迎在文留言】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

回复“老师”查看:

收到老师短信吓出一身冷汗,“幼儿园”最新骗局专挑善良的家长

回复“衣服”查看:

爸妈擦亮眼!别再用这东西储存孩子们的衣物了,多个孩子已经受伤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