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戒“脏话”?一个亲子小妙招!好用


 

——说脏话小男孩——

“你这个垃圾!”一个小男孩在餐厅朝他妈妈大喊。他们桌子附近几乎所有人都望向了那位尴尬的妈妈。

“你为什么说脏话?今天不准看电视!”妈妈面红耳赤地批评孩子。

经常有爸妈说“孩子突然学会了飙脏话”,“有时越批评,孩子越爱说脏话”……为什么这样?

 

在小朋友大概3,4岁的阶段,会经历一个叫“咀咒敏感期”的阶段,也叫“脏话敏感期”。这阶段或长或短,每个小朋友经历的时间都不同,有些孩子甚至从此沾上了讲脏话的习惯。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经历这样的阶段?这是因为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迅速,发展到对字眼敏感、感知语言力量的阶段,这种状况就会出现。可以说,如果你发现孩子开始说脏话,你该觉得高兴,因为这证明孩子的语言发展得不错,但并不等于父母该纵容孩子讲脏话。

 

——什么促进了“诅咒敏感期”的来临——

 

如果一个孩子处于讲话文明、用语礼貌的环境,孩子是不轻易学会脏话的,一般是环境的推动,促进了孩子“诅咒敏感期”的来临。常见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

孩子身边其他小朋友、家人的影响

如果孩子身边的哥哥姐姐、小玩伴,或孩子的家人,平时经常在孩子面前讲脏话,慢慢地,孩子便学会这种“粗鲁”的语言用法。

有一位爸爸曾经跟我说过他女儿的经历。孩子的奶奶平时喜欢骂人“无脑叉烧包”,从孩子出生,奶奶就喜欢把这句脏话挂嘴边。某一天,爸爸吃蛋糕时,一不小心,蛋糕掉地上,才2岁2个月大的小妞竟然奶声奶气地骂爸爸“无脑叉烧包”。这位爸爸瞬间惊呆,环境真的是一个“大染缸”!

电视、手机上的视频

孩子们看电视动画片,或看手机视频时,可能会看到一些骂人或脏话连篇的影片。孩子们常常是最佳的模仿者,当影片里相似的场景在现实中发生时,孩子可能一下子便脏话破口而出。

所以,孩子们在看动画片或手机时,父母要留意孩子是否接触到泛滥的脏话。

 

——讲脏话时,孩子们是怎么想的——

 

一开始,孩子可能没有价值判断,甚至不知道那是脏话,他们只是单纯地模仿他人。当他们发现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引起别人很大的反应,这些反应中,或许惊讶、或许愤怒、或许大笑……孩子从别人的反应中,觉得很有意思,继而说得更起劲。

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讲脏话时,采取批评或严厉的惩罚,孩子往往会把说脏话与愤怒情绪联系在一起,当他们未来想表达愤怒时,可能就会狠狠地说脏话以发泄不满。

 

——面对孩子们讲脏话,父母们该怎么办——

 

帮助孩子认识脏话,即脏话背后的含义,有什么侮辱意义,还要让孩子对比礼貌用语与脏话的差别;避免孩子观看满嘴脏话的节目或视频,如果孩子看了,父母最好要解释为什么那样说话不对;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还可以用浅显的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到脏话如何伤害他人。

戒“脏话”,大家可以借鉴的一个亲子小妙招:

爸妈可以帮孩子画一排大嘴巴,或到网上找一个嘴巴的图案,打印出一排,每一张嘴巴图就代表孩子每一次的讲脏话。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脏话习惯比较顽固,就打印出几排备用。

然后还要准备一个闲置的罐子或饼干盒,贴上一个小标签,姑且把它称为埋“脏”罐(埋葬脏话的地方)吧。

 

当孩子每一次说脏话,爸妈不用发怒,也不用严厉批评,你只需要告诉孩子,“那是脏话,是不合适的用语。我们把你的脏话埋掉吧!”父母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剪一块大嘴巴图“埋”进盒子里。

最好还要让孩子留意剪掉的大嘴巴,你还可以对孩子说:“看,每埋掉一次,就意味着你的脏话少了一些。”给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下一次改正的动力会更强。

每当孩子说脏话,如果父母们坚持如此做,你会发现孩子的脏话变少,到某天,孩子的脏话习惯就消失了。

 

——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

 

下面是我家阿瓜3岁10个月时的经历,无比奇效!

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

所以,孩子们的成长,有时就像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每一次的长高,就意味着竹壳的脱落。当竹壳在地上叠了一层又一层,孩子就长大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