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为什么忽视了这3点,给娃报兴趣班最终只是浪费钱?


扎心了!为什么忽视了这3点,给娃报兴趣班最终只是浪费钱?

2017-09-20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如何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如何避免埋没孩子天赋?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兴趣?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了。


2016年,美国有一位才上幼儿园的年仅4岁的小男孩Evan Le由于精彩的钢琴表演而震惊了全世界的父母,小家伙连钢琴踏板也踏不着,就能弹奏莫扎特、巴哈的音乐,还会自创歌曲。如痴如醉的弹奏,让父母们难以置信美妙的音符来自这样的一个小人儿。无数父母羡慕Evan的父母发掘了孩子的天赋,发现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最近有一位妈妈留言说,给女儿报了芭蕾舞蹈班,觉得孩子喜欢跳舞,但是报完后她就有些后悔,家里人觉得孩子的语言能力不错,希望让孩子学语言类的兴趣班。她很纠结,总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孩子的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兴趣时也有类似的迷茫,常常担心埋没了孩子的天赋。怎么办呢?



天赋自测到底靠谱吗?


先说说天赋基因检测


去年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基因检测天赋法,据说只通过检测孩子的唾沫或血液,便能得知孩子的天赋所在。靠谱吗?


美国认知科学家Scott Barry Kaufman在这方面是专家,他一直在尝试寻找到底人的哪些天赋和兴趣是由基因决定的。结果他发现,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得多。决定一个孩子的兴趣的,有时不仅仅是基因,还因为这个孩子所处的环境,有时孩子的心理也会有影响,更复杂的是,环境也常常会影响孩子基因的表现。即使一个孩子天生携带画画方面的天赋基因,有时因为环境的原因,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排斥,从而导致画画也不能成为孩子的兴趣所在。


所以,单纯通过检测孩子的唾沫或血液决定孩子的兴趣所在,往往只是顺应了着急父母的心态,相反还可能有害。倘若一对父母让孩子做了这个检测,发现了所谓的天赋,孩子打心底不喜欢,却被盲目崇拜的父母逼着学,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悲剧一场。



耶鲁的一个天赋自测表


2015年,美国耶鲁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一个儿童的天赋自测表,说通过观察孩子是否有相关行为,从而推测一个孩子可能的兴趣。由于文字较多,幼儿说把这个表格的详细内容以及自测方法放在了文后的“阅读原文”处,有兴趣的父母可以阅读,也可以直接回复“天赋自测”查看。


对于天赋自测表,幼儿说建议可以参考,因为心理学上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判断,也常常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得出的,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不建议以此作为标准,把孩子限定在一个父母人为设定的小圈圈中,因为年幼孩子的兴趣常常是动态的状态,就像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一样。



英国著名数学家James Clerk Maxwell,小时候父亲一开始让他学画画,但是父亲发现,小家伙在画中,无论画出的花瓶还是人物都是几何图形,所以便直觉地猜测,孩子应该更喜欢算术。果然,孩子一接触算术便爱上了。


又如美国华裔设计师吴季刚在小时候,作为小男生钟情于给芭比玩具娃娃穿裙子,被妈妈发现孩子可能对服装有兴趣。


所以,有时父母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也能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不过,这种“发现”也常常具有疑惑性。有经验的父母往往会有类似的遭遇,比如一个孩子看到别人画画,便跟父母说喜欢,结果父母高兴让孩子去学,孩子上了几次就说不喜欢了。这其实是正常的,大多数孩子都会这样,无数父母不知道根本原因,最终结果只是浪费了钱。



其实,科学的幼儿兴趣发现/培养有两种方式:


第1种:让孩子多尝试、多接触


前面提到的钢琴小王子Evan Le也是相似的路径,凡是Evan Le喜欢的,父母就让他尝试,只要孩子提出,父母就会想办法完成孩子的心愿。


美国心理学家Dennis Coon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成功者们的第一步,都是童年时父母们让孩子们多接触,即使他们一开始表现平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浸,有些孩子会在某方面得到的进步非常快,这些父母便由此猜测孩子擅长这方面,或者喜欢这方面,接着便会为孩子找来专业的老师或教练。因为“进步带来成就感”常常是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源泉。


虽然这是个“烧钱”的活儿,有时候父母让孩子尝试了10个兴趣,也没能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但这不失为一个发现孩子兴趣的好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耶鲁天赋自测表的最终推测建议也是多个兴趣的,所以父母们还是要让孩子先尝试。



第2种:为孩子营造一个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喜欢上


童年的莫扎特、阿法狗人工智能设计师Demis Hassabis也是典型例子,莫扎特的父亲常常在家创作歌曲和弹钢琴,Demis Hassabis的父亲和叔叔喜欢国际象棋,他经常在一旁观战。更让人瞩目的,当属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特意培养出三个国际象棋冠军女儿,这位父亲对国际象棋只懂皮毛,但他会在孩子们小时候每周两次带孩子们到象棋俱乐部溜达。我们身边也不乏那些孩子幼年时期常年跟随父母进出画室或音乐厅的,继而对美术或音乐产生兴趣的例子。


当一个孩子经常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自然会对那个东西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然后孩子们的关注点就会更多地往这个方向转移。倘若孩子从中发现了有趣的地方,尝试后发现还不错,那么兴趣便培养起来了。



想让孩子有极致的优秀,为啥常常是兴趣驱动?


美国弗洛里达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经过长期研究杰出人物成长的经历,发现这些优秀人物在童年时期走向杰出的第一个阶段是“兴趣”,所以想让孩子有极致的优秀,兴趣是根本驱动。因为任何一项学习,到了高级阶段常常是枯燥无味的。


美国一些专业的音乐学校,练习到高级阶段,总是不停地练习一些枯燥的音符,倘若让别人听出孩子正在弹奏一首曲子,这个孩子便会受到批评。如果没有兴趣,很难让一个孩子如此长期地坚持。


美国有一位篮球教练这样回忆一个孩子:当时这个球队落后20分,离比赛结束只剩一分钟,其他孩子只是在“例行公事”,唯独有个孩子仍旧全力以赴,看出这个孩子对篮球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孩子便是迈克尔.乔丹。


2012年德国有一项针对孩子数学成绩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3500名孩子调查发现,那些高年级的数学成绩优异的孩子,常常是因为兴趣驱动,而不是智商。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有成就,发掘或培养孩子的兴趣必不可少;如果想让孩子长期从事某个事情,那么先让孩子有兴趣,孩子未来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倘若父母们说,什么也不做,让孩子“纯天然”成长,这种情况也不用担忧,因为很多例子证明,孩子们长大后往往也能自己发现兴趣所在。只要有兴趣,多晚开始也不算晚。


不过,如果父母有“孩子喜欢啥便学啥”的魄力,年幼的孩子刚好又表现出喜欢,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父母如果学会了上面的一些科学方法,事情便容易多了。


本文关键字:兴趣培养、兴趣发掘、早期教育、母婴育儿、家庭养育



一句话认识【幼儿说】:

我是小黄妈,亲子心理咨询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最喜欢“掏”国外心理学家们的育儿锦囊,插自学的丑萌漫画。周一~周五等我哦!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阅读“天赋自测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