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玩具,常常被孩子丢墙角边,而儿童专家说它最好


有一位老太太,跟一群年轻妈妈说,“你们年轻人养孩子就是矫情,要我说,小朋友不需要玩具,一件也不要买!”

一位妈妈立即表示反对:“为什么?玩具会让小孩的大脑聪明一些。”

老太太嗤之以鼻:“以前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玩具,聪明孩子一大堆,该成才的仍旧成才,该笨的还是笨。”

年轻妈妈们一下语塞,看似的确如此。

 

 

其实,玩耍是所有小朋友的天性,即使是那些古代的孩子,看似没有玩具,但我们从一些古画或考古出土的物品看来,古代的孩子是有玩具的。典型的比如有拨浪鼓、泥哨、竹蜻蜓等。即使这些玩具只能是富有人家的孩子才能玩,一般家庭的孩子,还会以大自然为玩具的来源地,比如石头、泥沙、树叶……更遥远的古人类小朋友,都是从这些最原始的“玩具”中发展智力的。

这些原始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开放性质,没有特定的玩法,孩子想怎么玩便怎么玩,帮助孩子获得开放思维。在无数儿童玩具中,最接近这一性质的,是积木玩具。所以,不少儿童学家提出,如果小朋友只能选择一种玩具,首选便是积木。如果你家孩子无法玩石头、沙子等原始“玩具”,那最好也要玩积木。

芬兰父母常常以重视孩子的思维习惯而著称,除了幼儿说之前提及的,他们重视小朋友从0岁起的阅读氛围,他们还尤其重视孩子思维的培养。比如,他们会在孩子低龄时,重视小朋友用玩积木玩具“建房子”,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便需要把基础建筑课作为必选课程,到了高年级,他们需要修完一千多小时的课程。

▲那么,小朋友玩积木,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好处?

1、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Tim German等儿童心理学者发现,那些经常玩开放性质玩具的孩子,思维更灵活。举个例子,当有人给一群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他们需要把自己面前的一个填充玩具填充起来,让这个玩具能够得着天花板上的香蕉玩具。摆在这些孩子面前,有一些盒子,盒子里装着棉花。结果,那些从不玩积木玩具的小朋友,只是一个劲儿地往玩具填充棉花,填完了,高度仍旧够不着,便对着那些空盒子发呆。他们大概不明白,为啥棉花塞完了还够不着。而那些玩积木玩具的无数小朋友,棉花和盒子一同塞了进去,轻易地完成了任务……积木玩具的开放性质,帮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那些从不玩积木玩具的小朋友,玩了太多限制思维的玩具,比如一按键就“叭叭”响,或一按键就飞上天的电动玩具,所以他们的思维变得狭窄了。而积木玩具,玩法多样,小朋友可以随意垒叠,反而有助于小朋友发展灵活性的思维习惯。

2、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小朋友手指发育和动作发展的必须,玩积木会让孩子的小手受益匪浅。作为父母,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

1岁时,宝宝会把一块块积木垂直叠成小塔;

3岁时,小朋友会用积木拼成简单的造型,比如一座只用几块积木拼成的小房子;

6岁时,孩子能用积木拼出复杂的造型,比如一栋有楼梯的公寓,或许还故意留着小窗户。

作为父母,别小看这一过程的演变,因为宝宝已经从初步的五指抓物到了两指灵活动作的转变。那些贴合得比较好的、需要花费力气按压的积木玩具,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还有助于锻炼小朋友手指的力度,能帮助孩子未来写字的笔触更有力。

3、培养“几何”思考能力

从小常玩积木玩具的小朋友,长大后几何方面的学习表现会优于其他孩子。日本知名幼儿教育学者桥井健司经过研究发现,常玩积木的幼儿,其前额叶皮质的理性中枢发育较好,几何思考能力会较为出色。在大概率的成长统计数据中,女孩子的几何能力会弱于同龄男孩子,所以家有女儿的,父母可以从女儿小时候开始,便陪伴玩耍积木,对培养她们日后的数字空间能力(即几何思考能力)有好处。

记得有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件趣事。这位老师的年纪比较大了,他年轻时教数学的,曾经有好几年在盛产竹子的地方教书。有一年,他在批改试卷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成绩最好的几个孩子,他们家里都是开手工竹具店的。啥是竹具?用竹片子编成床、柜子、凳子、桌子、篮子……他们从小跟随父母编竹具而受益。编竹具,跟叠积木相似,可是比叠积木难多了。

所以,学会以简单的方式生活,学会以简单的游戏长智,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