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故事:孩子恐惧肺炎,看爸爸是如何对孩子解释的?


“妈妈,我会不会死?”在熄灯前的一刻,孩子问妈妈。

 

“怎么了?”妈妈很困惑。

 

“奶奶说肺炎很厉害,人得了肺炎会死的,还会传染给更多的人。”

 

“我今天在路上遇见了小南,他笑我戴口罩时像坏人,所以我把口罩脱了……妈妈我不想死!”

 

……

 

 

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父母,内心一定会沉重又难过。

 

“为什么我不能外出玩耍”,“为什么街上那么多人戴口罩”,“为什么我(没戴口罩)与别的小朋友玩,会被嫌弃”,“为什么有人没带口罩会被骂”……你可能会遇到孩子们这样的童言童语,慢慢地,一些心思细腻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自然而然地,可能便会联想到死亡。

 

孩子多大会意识到“死亡”?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3岁前的孩子,对“死亡”毫无感觉、毫无概念;4,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意识到“死亡”;6,7岁的孩子会懂得肉身的损害,例如肺部、胃、肠、心脏等器官的严重损害,会引起身体功能的破坏,继而带来死亡。另外,学龄期的孩子,也懂得了“死亡”不是睡觉,而是永远也不能醒过来。这种想法,常常会给这年龄段的孩子带来巨大的恐惧感,他们不仅害怕自己死亡,也担心家人会永远离开。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恐惧?

 

给予孩子希望。“得了肺炎很大概率不会死,并且科学家们会研发药物”,这是常见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话语。想要让沟通更有说服力,父母们还可以从网上引用数据,例如患病率与死亡率,然后通过简单的措词告诉孩子,例如“大概100个患肺炎的人只有三个可能会死亡”,孩子便会清晰多了。

 

 

开诚布公地谈论“死亡”。儿童教育学家罗夫斯曾经说过,“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地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不至于太害怕。”的确如此,父母与其欺骗孩子,骗孩子说“死亡是去了游乐园”,还不如直接告诉孩子“死亡是一种生命的规律。”因为父母企图隐瞒,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从小玩伴或其他大人处听到相关信息,父母一时的欺瞒只会徒增孩子的恐惧感。

 

自我保护,对自己负责任。例如外出时要戴口罩、勤洗手,暂时少出门,尽量在家里,做好保护措施,就不容易被传染。一旦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和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危险的发生。

 

 

一位爸爸对孩子的引导

 

有一位小女孩,在家里与父母看了很多新闻,她每天总是看到新闻里介绍疫情以及众多带着口罩的人群。除此之外,她还感觉父母每次出门都颇为紧张。渐渐地,她便对大人们嘴里说的“新型冠状病毒”担心起来,以至于晚上做恶梦。孩子的爸爸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对女儿说:“你知道感冒吗?‘新型冠状病毒’比普通感冒程度重一些,还带有发烧和咳嗽,不过它的传染速度快,有一定的危险率。”小女孩听完爸爸的解释后淡定多了,“我还以为它是吃人的怪兽呢”……

 

 

我想起了孩子害怕打针的心理。话说有一位心理学家妈妈,家里有一位拒绝前往医院接种疫苗的孩子。在临打疫苗前的一天,妈妈把孩子叫到面前,拿出一只晾衣夹,轻轻地在孩子的小手臂上夹了一下,说:“看,打针的疼痛,跟这个差不多,不会太痛,也不会一点也不痛,在所有人都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孩子笑了,第二天头一次经历了打疫苗没有哭闹。后来,他经常对其他害怕打针的孩子说:“打针不会太痛,也不会不痛,像被晾衣夹子夹了一下。”

 

所以,父母与其让孩子瞎猜瞎想,还不如给孩子解释清楚。当孩子了解了,也就坦然了。

 

末了,想起了一句话,“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这就是我们,包括孩子内心的恐惧真相……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1、孩子到睡觉时间却捣蛋?一位妈妈的好经验值得学

2、孩子6岁前要掌握的十项生活技能!六项以上才合格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