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故事胜过100次讲道理!父母育儿该懂孩子大脑喜好


孩子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屡教不改?

曾经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家住10楼,她的女儿喜欢往窗外丢东西,屡教不改。有一次,她的女儿因为妈妈煮了她不喜欢的红萝卜而生气,小女孩不仅把手里的饭碗摔掉,还把一个坚硬的芭比玩具丢向窗外,砸到了一个路人。最后保安来敲门才知道女儿闯了大祸——一位老太太被砸破了脑袋,进了医院。 

 这位妈妈说自己经常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每次都听得很认真,有时还说“再也不那样做了”,可是,仍旧屡教不改。“为什么讲完一堆道理,孩子像失忆?怎么教育也没用?”这位妈妈很发愁。

为什么讲完一堆道理,孩子常常像失忆?

说教,对年幼的小朋友几乎无效。为什么?经常有父母说,“我经常跟孩子说道理,可是他一转身就忘记”,“真怀疑孩子是故意的”,“上一次就说知错了,可下一次还是犯”……即使一些大孩子的父母也经常抱怨:“道理经常讲,可是效果不理想,我行我素。”年幼的小朋友,因为受大脑和思维的影响,听不进大道理,所以便出现了无数父母嘴里所说的“屡教不改”、“左耳进右耳出”的结果。

下面,我列了3个关键原因:

1、不理解:小朋友语言能力未成熟,听不懂复杂的道理

我们知道,1,2岁的孩子,他们的母语口语词汇量仅为50-60个;3岁的孩子平均的母语口语词汇量是200~1000个;6岁时才达到了3000,仅为成年人母语口语词汇量的三分之一。由于词汇量的不足,语言能力未成熟,孩子们有时面对一些事情或事物不知如何表达,对一些抽象的话语也不容易理解,阻碍了亲子沟通。

2、听不进:小朋友具体形象思维,听不进抽象的道理 

因为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决定了年幼孩子听不进说教和道理。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告诉了我们关于孩子心理成长的轨迹,他认为,7岁前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即使在7-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孩子们开始摆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孩子们的思维还需要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给孩子指令“马上去刷牙,否则牙齿会坏掉,以后会口齿不清”,但孩子还沉浸在他的玩具世界中,甚至连头也不抬一下。倘若这位妈妈采取批评指责的方式,孩子可能会哭闹。如果妈妈换了一种方式,对孩子说:“不仅小朋友每天要刷牙,奥特曼也要每天刷牙”,孩子抬头以笑容回应,甚至嘻嘻哈哈地问“奥特曼怎么刷牙的,用什么牙刷……”这便是“具体形象”的沟通。

3、记不住:小朋友越小,记得越少、忘得越快

小婴儿的记忆力总是很差。以记忆玩具为例,几个月的小宝宝在前一秒看到的玩具,一转身就忘记了;1-2岁的宝宝只能记得几天前出现过的一个玩具;2-3岁的宝宝只能记得几周以前出现过的玩具;3-4岁的孩子才记得几个月前出现过的一个玩具。 

除此之外,小朋友的记忆建立在“具体”上,而还不是某个道理或一句话。在儿童记忆研究专家Mary Anne Kreutzer的一次有趣的问答中,他们询问一些孩子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记住明天要带冰鞋到学校”。孩子们的回答很有趣,有些孩子说“穿着冰鞋睡觉”,有些孩子说“让妈妈给自己写一张纸条”,还有些孩子说“把冰鞋挂在书包上”……纵使他们的回答都不一样,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没能脱离凭借具体的东西记忆。

跟小朋友讲道理常常无效,怎么办?

关键:跟孩子沟通的方式,尤其需要符合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除此之外,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人脑中有一个叙事系统模块,也被称为“解释器”,所以小朋友尤其喜欢听故事以及听与故事相关的话语。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在儿子很小时,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栋二层楼的房子,这栋房子比较奇特,一楼建造得很快,并且迅速布置了5个牢笼;二楼建造期漫长,迟迟没有盖好。 

在一楼的5个牢笼里,平时分别关着懒惰虫、害怕虫、生气虫、着急虫和分心虫;

二楼住着一位监狱长,他的责任是看管5条坏虫子。当5条坏虫子中的任何一条爬出牢笼,他便要及时把坏虫子赶回笼子里,不让它们大吵大闹导致房子颤抖而坍塌。

但这个监狱长一开始并不总是那么尽责,他爱睡懒觉,以至于有坏虫子爬出来时浑然不觉,所以他也将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成长期……

这一栋二层楼的房子,其实是孩子大脑的比喻。一楼是幼儿大脑的“动物脑”和“情绪脑”,发育完善;二楼是“理智脑”,发育缓慢。这个故事,被我称为“二层楼房里的监狱长与5条坏虫子的战斗”故事。我的新书《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里,对这个故事背后的方法有更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一章一个台阶,系统学习。

《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各平台已到货,扫码可购。

一个爱生气的小女孩的改变

有一位妈妈听到了我这个故事,并且找了个机会讲给她女儿听。

话说这一天,她看见孩子坐在鞋架旁边,抱着她的小鞋子在生气地哭,一问才知道,小鞋子上面沾了一些冰淇淋,“变得不好看了”,孩子哭着跟妈妈说。

她坐到了孩子的旁边。

妈妈:“我看看,嗯,的确是不好看了!如果我那双刚买的保暖毛毛鞋沾了冰淇淋,我的‘生气虫’会出来大吼大叫,比你那条‘生气虫’还要暴躁。”

小女孩惊讶地抬头看着妈妈,双眼扑闪扑闪。这个妈妈把“二层楼房里的监狱长与5条坏虫子的战斗”故事告诉了孩子。

听完后,小女孩笑着说:“妈妈,我感觉不生气了,我的‘生气虫’被‘监狱长’关起来了。”

这个妈妈后来跟我说了孩子的进步。

有一天,孩子让她买一顶帽子,打算第二天参加幼儿园的郊游。当天下班回家后,妈妈才发现帽子落单位,忘记带回来了。小女孩一下子涨红了小脸,但是孩子接下来的举动让她欣慰。只见孩子看着墙上贴的“生气虫”图(妈妈贴图是为了经常提醒孩子。大家如果也想使用坏虫子贴图,请在幼儿说微信目录栏免费下载),用小手轻轻拍着自己的小脑袋说:“别生气,生气虫快快回到你的小笼子里,妈妈不是故意的……”

泰戈尔说:“抽象概念作为一种见解倒是不错的,但应用到人们身上,就不那么行得通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