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童心理学家会把小小的橡皮泥赞上天?到底多好?


为什么儿童心理学家会把小小的橡皮泥赞上天?到底多好?

黄杏贞 幼儿说

有一次,我在街边等人时,看见了两个老人各自带着他们的孙子在旁边的石椅子上玩耍。一个小男孩大概2,3岁,穿绿色衣服;另一个小男孩稍大一些,穿蓝色衣服。蓝衣小孩在手里捏着橡皮泥,绿衣小孩走到跟前看,好几次欲言又止却不敢吱声。


绿衣小孩的奶奶领着孙子离开,没多久也带回了一盒橡皮泥,看样子是刚刚才买的。老太太一边弯腰帮孩子拆一边唠叨:“软巴巴的,不能跑、不能响,搞不懂你们这些小屁孩为什么喜欢……”这时蓝衣小孩出于好奇跑过来说:“让我看看你的”。可能担心橡皮泥被抢,绿衣小孩慌忙把怀里的橡皮泥全部倒进奶奶衣服的领子里……引起老太太大声惊叫:“你这兔崽子!”


我也忍不住被逗笑了。


小朋友为什么常喜欢玩橡皮泥?


这种现象,在橡皮泥还没被创造出来前,就已经存在了。在没有过多人工玩具的年代,小朋友玩的是纯天然的“橡皮泥”——泥巴。

在孔子的相关史记中,有一个童孩在路上玩泥巴,还建了一座泥巴城池。正当他坐在泥巴城池里快乐地玩过家家时,孔子的马车路过,车夫让小孩让路,小孩大喊说:“自古至今,哪有城池让马车的?只有马车让城池。”聪慧的孩子引起了马车里孔子的好奇,这个童孩就是项橐。


你如果翻看七八十年代的一些老相片,相片里,小婴儿在地上乱捡、乱捏的瞬间很常见。捏泥人、捏泥动物也是当年小朋友最大的消遣。不用大人教,孩子们自发地就喜欢上了。可以说,玩泥巴是过去人类童孩的共同爱好。

到了1897年,英国一位美术老师William Harbutt为了方便学生练习雕塑,发明了一种不干燥的粘土(橡皮泥的同类),受到学生们的热捧。后来,他惊讶地发现,小朋友对这种不干燥的粘土特别喜欢,所以粘土便被广泛地用来当小朋友的玩具了。


常玩橡皮泥,能让孩子的大脑获益?


近年,儿童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橡皮泥属于构建类玩具,对小朋友的空间认知力和大脑成长有好处。橡皮泥和积木类玩具,孩子经常玩是个不错的首选。什么是空间认知力?幼儿说在过往的文章说过不少,简言之,空间认知力就是可视化三维物体的能力,孩子们能轻易地想象和操纵头脑中的空间信息。



2016年,大脑科学专家Sharlene Newman等人有了具体的发现。他们把一群小朋友邀请到实验室,让他们每天玩5次、每次30分钟的构建类玩具。在连续玩了12天后,研究者扫描小朋友的大脑,发现这些孩子大脑的顶叶区域发生了变化,大脑顶叶区域负责空间认知功能。与此同时,这些孩子也接受测试,结果这些玩耍过一段时间橡皮泥等构建类玩具的小朋友,他们在大脑内可视化三维物体能力类型的测试中,获得了明显的进步。


除此之外,2017年美国心理科学杂志有篇专刊显示,当一个孩子的空间能力好,意味着他们未来会有出色的创造能力。那些在绘画、雕刻、建筑、设计、机械等领域取得不错成就的人,他们往往有着出色的空间认知能力。


当一个个小朋友沉浸于软绵绵的橡皮泥时,从捏椅子再到橡皮泥兔子……一个个造型通过孩子们运用空间想象力捏出来后,他们大脑顶叶区域也得到了长期的刺激和锻炼,孩子玩得越多,空间认知能力越强。


除此之外,捏橡皮泥,也是孩子汲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大家可能记得幼儿说在“小朋友迷恋毛绒玩具”一文已经提过“软物依恋”现象。大多数孩子喜欢抱、捏毛绒玩具,是幼儿在独立过程中汲取安全感的常见现象之一。橡皮泥之所以被小朋友广泛喜爱,也来源于这一心理需求。


想起了我一位老师的故事。她家小孩刚上幼儿园时,分离焦虑常常让小男孩不想离开妈妈。这个妈妈发现她的孩子喜欢玩橡皮泥,孩子每次玩完后总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后来她突发奇想,买了好几盒橡皮泥揉成一个橡皮泥“大枕头”,然后用塑料袋包起来以保证软绵感。“不开心时就捏一捏橡皮泥!”妈妈这样叮嘱孩子,也跟老师做了沟通。



结果很有萌感,开学的头一周,小男孩每次一想哭,就把橡皮泥掏出来捏,捏啊捏啊就会破涕而笑。老师也鼓励班里几个爱哭的娃儿围着他的橡皮泥“大枕头”捏,因为有伴又有橡皮泥,小男孩很快就适应了上幼儿园。至今他还有个小外号叫“橡皮泥王子”。


经常陪伴小朋友玩橡皮泥的爸爸妈妈,也会从中获得慰藉。生活不易,每个成年人都有各自的焦虑和担忧,空闲时,安静地陪孩子们捏捏橡皮泥,说不定,笑容就会悄悄“露脸”。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阅读原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