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备已经犯错的孩子,会让他们丢了最宝贵的东西


责备已经犯错的孩子,会让他们丢了最宝贵的东西

2016-11-23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当你家孩子做错事后,他们是什么表情?你选择责备还是安慰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小鱼妈妈最近跟我说,他们夫妻工作忙,平时是让奶奶带小鱼的。一天晚上,小鱼抱着一个饼干罐子在吃饼干,因为看动画片看得太入神,罐子掉地上后饼干洒了一地。这时小鱼妈妈难过地发现,小鱼脸上的表情跟其他做错事伤心难过或不以为然的小朋友不同,小鱼的表情是惊恐的、紧张的。紧接着的,是小鱼的奶奶奔过来一阵怒吼,一会责备小鱼浪费食物、一会责备小鱼弄脏了地板。而小鱼紧张得一动也不敢动、一声不吭。


随后,小鱼妈妈发现小鱼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一种不敢探索不敢尝试的习惯,即使小到比如垒积木时,每做一步都要问是不是这样,终究是因为害怕做错事啊。很多人都说小鱼很乖,原来孩子的这个“乖”字的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害怕和恐惧。


看来每个妈妈都有她们的无奈和焦虑啊。好在我们发现了问题,接下来只有慢慢纠正了,但勿容置疑这将是一个漫长的纠正过程。


在公车上回复完小鱼妈妈的留言后,前面坐下了一对母女。妈妈大概30多岁,小女孩看样子大概6,7岁。一坐下来,妈妈就长长叹了一口气,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张试卷,上面写的是英语竞赛,试卷的一角有红笔打着61分的成绩。


随后这个妈妈开始数落:“我容易吗?你爸不要我们,我为了让你学习,我卖掉房子,一个人打两份工,你看你整天学习复习,还读了辅导班才考了61分,你能不能给我长点心眼?你不知道我每天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就当我求你了行吗?你能不能学出点结果,拿出成绩安慰一下我……”


说着说着,妈妈用手在脸上抹了抹,看得出妈妈难过得哭了,而她身旁的女儿始终一声不吭,一副冷漠的样子。我很同情这位妈妈,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小女孩的未来一定会走得不轻松,并且妈妈的这段话对孩子来说不仅有害无益,甚至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然而很多家庭还不以为意,很多时候凭着直觉去对待我们的孩子。”责备一下孩子,好让他们下次能记住啊“是他们教育孩子的风格。”看你,又把裤子弄脏了“,”你怎么老是慢吞吞“,”你能不能长点记性“,”看,又差点把杯子摔了吧“……当裤子脏了、杯子摔了、动作慢了、犯错了,提醒一下孩子是可以的,但责备却是另一回事,是大人不满情绪的发泄,并且从心理的更深层次来思考,这类责备型的大人有这种心理目的,只是他们本人不知道:


他们潜意识里用增加孩子的内疚感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儿童发育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认为,孩子天生具有同情心,只要他们意识到自己确实做错事了或表现不好,他们会有内疚或自责倾向,而大人用责备性的语气指责孩子时,会增加孩子内心的内疚感。成人们的潜意识里知道,孩子的内疚自责是驱使他们行动的最好的催化剂。乍一看,驱使孩子行动,这很好啊,但是从长远看,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多。


1、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阻碍进步


当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被大人责备了,他们的关注点会聚焦在大人气愤的情绪上,甚至有些孩子会担忧或预防大人做出惩罚性的动作,就像一只小刺猬静候敌人的进攻一样保持警惕。在这样的一瞬间,孩子们不会更多地思考如何让事情显得不那么糟糕,也不会想办法做出弥补。


如果父母换一种态度:“妈妈/爸爸知道你是不小心的“,或者跟孩子说”别担心,妈妈/爸爸相信你下次做得更好”,孩子就会变得坦然而不是焦虑,心里会产生回馈父母、表达感恩的意愿。这时如果父母稍微引导一下:“我们如何补救一下呢?下次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孩子会更乐意接受和采取行动。相比起上面通过责备驱使的行动,这种行为更加具有主动性和正面效果。


2、孩子会为了不犯错而不敢尝试


通过责备驱使孩子进行的行动,往往是趋向于保守的行动而不是开放性的行动,更为糟糕的会导致孩子“不行动”,“多做多错,还不如少做少错”,当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这种痕迹也会体现在孩子的所有行为上。比如为了不摔掉碗碟,干脆不碰;因为担心玩具整理得不够整齐,干脆不整理;担心纽扣扣错了,干脆让大人帮忙;担忧喝汤会弄湿衣服,干脆让大人喂;害怕独自写作业会出错,一定要大人陪同辅导甚至依赖爸妈解答;担心上台表演不够好,装病不参加……


这种少做少错的想法,早早地把一个孩子困在了狭窄的成长空间里,每天规规矩矩地做事、乖巧听话,大人说“一”孩子不敢做“二”,孩子这种“永远不犯错”的人生准则,是被成人习惯性的责备所赐。


当然,有些孩子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怎么办?


当孩子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才导致不好的结果,比如他们竭力辩解或神情不以为然,那么父母的责备反而让他们反感,也不能促进他们改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静地向孩子陈述他们的行为导致的后果,或他们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不好的影响,用事实说话,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事情。当孩子意识到确实是他们的错误,才利于作出弥补和改正。如果孩子始终坚持自己没有错,那么就选择相信和信任他们吧, 这时比起寻根问底一味追究,给孩子提出未来的期望将更实际。


幼儿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适用于他人的不一定适用于你,但一定能让你在育儿路上更从容淡定!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