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乱夸了!宝宝和孩子,需要的称赞方式是不同的!


别再乱夸了!宝宝和孩子,需要的称赞方式是不同的!

黄杏贞 幼儿说

真正了解不同年龄心智,才能有好的称赞。


周末,一位妈妈带着二胎两个孩子在图书馆外面的椅子上吃蛋糕。一个是5,6岁的姐姐,一个是1,2岁的小弟弟。两姐弟吃芝士蛋糕,弟弟把蛋糕不仅涂抹到脸上,眉毛、头发都有,此刻正在笨拙地用纸巾擦。相比之下,姐姐只是嘴角粘了一些,也很快擦干净。


这时妈妈刚从洗手间回来,笑着称赞两个孩子:“哇,你们吃完了主动擦嘴,真是不错呢!”


弟弟听到被妈妈称赞,立即开启了兴奋的“火星语”模式,叽叽瓜瓜说了一大堆,最后还用纸巾擦起了脚丫;


而姐姐却说:“妈妈,你能赞点别的吗?”



▲称赞孩子是必须的。为什么?


称赞常常像阳光和雨露,能把孩子引导到积极正面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的研究者Sue Westwood在英国心理学会年会中发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每天因表现良好而受到称赞的孩子,较少出现偏差行为和过动症状,心神也较专注稳定。我们不难理解,当孩子的一些行为经常得到父母的称赞,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帮助孩子良好行为养成习惯。称赞,一方面给孩子带来喜悦,一方面还会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是最优质的良好行为养成的途径。



记得有一个这样的育儿案例。


有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家的小男孩有些拘束,在幼儿园里常常只是看别人玩,而不敢参与。我建议这位妈妈请老师帮忙。


电话沟通后的第二天,同班的一位小女孩的水杯掉了,那位腼腆的小男孩帮对方捡了起来,老师马上走过去称赞了一下小男孩:“大石小朋友很友好呢,其他小朋友都喜欢跟你玩哦!”小男孩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多久,老师发现小男孩给他身旁的一位小朋友递了一个积木玩具,老师又很及时地称赞了一下……放学时,老师尽责地跟小男孩说:“大石小朋友今天进步了很多,你看,今天有8位小朋友想跟你成为好朋友呢……”小男孩笑了,表情灿烂。


第三天早上,小男孩刚进教室,就主动跟旁边一位小女孩说:“我能跟你玩吗?”


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改变!

称赞是必须的,但在不同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决定了他们渴望的具体称赞是不同的。如果不分侧重,便最终会影响称赞的效果。

▲看看你赞“对”了吗?

1、赞扬,是宝宝的行为“发动机”(4,5岁前)


儿童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说,婴儿后期,小小娃的心理需求是获得自主感和克服羞耻感。儿童心理研究专家玛德琳.莱文也说,小小娃尤其需要通过跟父母的肢体碰触获得信任感,称赞是他们的外在反馈机制。一般来说,当孩子们在4,5岁前,渴望的具体称赞有3种方式特点:



1)称赞要及时


小小娃尤其需要即时反馈,一方面他们常常一转身就把前几秒的事情忘记,另一方面他们不懂得“抽象演绎”,比如父母如果称赞他们洗袜子认真,他们可能会把家里所有的袜子都洗了,而不会演绎到去洗桌子。所以一事一赞和及时称赞很重要。

2)称赞时最好亲吻一下、抱一抱


称赞小小娃时,父母的感情和表情可以丰富一些。正如幼儿说在前面提及,小小娃尤其需要通过跟父母的肢体碰触获得信任感。当一个小小娃被父母称赞“勤劳的孩子”,如果父母没忘记亲吻一下或抱一抱,能增加宝宝的心理感受和记忆。

3)简单的事情也要赞


赞扬是小小娃的行为“发动机”,因为宝宝们1,2岁后开始渴望认可,还开始慢慢地在意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他们还会通过大人的“肯定或否定”来给自己打标签“我是好孩子”或“我是坏孩子”,以此建立自我价值。可以说,小小娃的行为是一个外在反馈机制,那些被大人称赞的事情,他们会做得尤其积极。

有一位朋友是幼儿园长,她曾经跟我分享过一位小萌娃的趣事:


一位小男宝第一天上幼儿园小小班,跟老师说“要上厕所”。但是小男宝被老师带到厕所,却迟迟不进厕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老师很困惑,这时园长路过,她蹲下去问小男宝:“怎么啦?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男宝摇摇头,腼腆地说:“嗯嗯……我每次上厕所,妈妈都会给我鼓掌……”


园长和老师都笑了,园长说:“你从今天开始是大孩子了,以后上厕所,自己给自己鼓掌好吗?”小男宝认真地点了点头,然后两只小手“啪啪啪”地拍了三下,自信满满地走进了洗手间。

2、赞扬,是孩子的“努力奖章”(5,6岁后)


赞扬会带来自信和行为的坚持,大人需要,孩子也需要。知名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需要水。艾里克森也说,童年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需求是克服自卑感。当孩子们长大到5,6岁后,他们对赞扬的具体需求跟宝宝期的小小娃是不同的,渴望的具体称赞有3种方式特点:



1)取得进步时赞扬,别泛滥


有人说,赞扬过多会成“垃圾”,的确如此,尤其是泛滥的赞扬。当孩子长大到5,6岁后,因为生活经历增加,心智会慢慢变得成熟,他们会比较接近实际地评估自己。泛滥式的赞扬会成为堆在墙角的玩具那样,稀少时孩子会很珍惜,玩得也频繁;太多了孩子会不珍惜,甚至索然无味。

2)别忘记提醒还可以进步的空间


父母除了珍惜赞扬,觉得孩子真正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赞扬完之后,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哪些地方还可以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当孩子学会流畅地溜滑轮之后,除了赞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还可以告诉孩子,可以在速度和花式上面努力,这样滑起来更有美感。

3)感情不要太夸张,但也不要冷


幼儿说在前面说过,赞扬小小娃时可以采用提高语气和抱一抱等肢体动作,但对于大孩子来说,可以有真诚的肢体碰触,但父母尤其需要避免“虚假”。有时太夸张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怀疑,怀疑父母的赞扬不真诚。但也不要太冷淡,有些父母见到孩子进步却一声不吭,孩子们很失望,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没被父母重视和关注,有些孩子可能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有一位爸爸跟我说,他家的小男孩不爱画画,花了不少钱,但兴趣没培养起来。他跟我说了一个平时跟孩子的沟通细节:


有一次,孩子画了一棵树,拿来给爸爸看。


爸爸认为要及时赞扬啊,所以就说:“不错,好好努力!继续画。”


小男孩回到书桌,就把画纸和画笔放下了,跑去吃零食。


爸爸看了那棵孤零零的树,问:“怎么不画了?”


“你说不错,我也觉得不错!”


我帮那位爸爸点出了一个小细节,他把那张树画拿出来,跟儿子说:“我看到了树干上有个树洞,让我想到了里面可能有一只猫头鹰!”


这时,他明显看到儿子的眉毛往上跳了一下,小男孩兴致勃勃地说:“不对,里面有小松鼠,还有松鼠妈妈和爸爸。不对,松鼠妈妈去摘松果了,爸爸,你等等……”说着,抓起画笔开始在画纸的边沿画松鼠妈妈……

所以,称赞不是“一顶帽子套所有孩子”,而是有“小帽子”和“大帽子”之分!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小黄妈),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文章已于修改
    阅读原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