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律的黄金年龄段,很多家长居然错过了?


培养孩子自律的黄金年龄段,很多家长居然错过了?

2017-03-13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一个人的自律跟童年关系密切,如果父母能掌握好童年某阶段的契机,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绝对的好事。


3岁的洋洋最近被家人称为“蛮不讲理”。洋洋在读的幼儿园离家比较远,妈妈每天开车接送。有一天妈妈因为半路要到一个朋友家拿东西,临时改变了驾车路线,细心的洋洋发现后哭闹不止,一定要妈妈走原来的路线。哄不过,无奈的妈妈只得绕回幼儿园,重新按照平时的路线驾车回家。回到家洋洋被批“蛮不讲理”,连妈妈也被爸爸批评“太溺爱孩子”。爸爸为了修理洋洋的“蛮不讲理”,承担起洋洋的接送任务,每天故意变换不同的驾车路线,惹得洋洋每次都哭闹不止。



很明显,洋洋爸爸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洋洋妈妈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幼儿说稍后告诉大家。


洋洋这种执拗地按原路线走的做法,其实是秩序敏感期来了。一般来说,2-4岁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个别孩子会提前到1岁。具体表现在所有事情一定要按“秩序”进行:


  • 比如回家时一定要乘坐右边电梯;

  • 比如玩具一定要自己拿,别人帮忙拿了要放回去自己重新拿一次;

  • 比如晚上回到家一定是他开电灯,否则要别人关了他重新开一次;

  • 比如去公园玩一定要穿绿色的运动鞋,不能穿红色的休闲鞋;

  • 比如妈妈的衣服不能放在爸爸的衣柜间,妈妈也不能穿爸爸的衣服;

  • 比如睡觉时,妈妈一定要睡在自己左边,爸爸只能睡右边;

  • 又比如爬楼梯时要爸爸抱一段才会自己走,否则就拒绝上楼梯……


每个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具体表现会有些少差异,只要爸妈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孩子为什么会经历秩序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与儿童的精神现象有密切关系,精神现象是一种洞察力和行动,是意识和精神成长的基础。而秩序敏感期是幼儿思维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孩子会有强烈的按照原来的秩序行事的意愿。有研究表明,秩序敏感期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品质,秩序感的破坏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扼杀孩子的自律感,未来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事缺乏条理,比如衣服乱丢乱堆、作业学习用品从不整理收拾;长大后住所乱糟糟,工作中经常分不清重点……然而,还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把孩子秩序敏感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视为“蛮不讲理”、“找麻烦”,轻则指责批评,重则打骂或暴力“纠正”。


虽然父母要理解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蛮不讲理”,尽可能尊重孩子的行为,保证孩子的安全感和未来的自律感,但有时候发生一些无法左右的客观情况,或者为了满足孩子父母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要耐心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改变主意,而不是父母单方面地一味镇压。


秩序敏感期,也是父母帮孩子建立规矩的最好契机


小古是个自律的孩子,是小区里妈妈们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也省心不少。2岁起就会自己洗澡、穿衣服,自己洗小袜子,自己吃饭,平时还会帮忙扫地、擦桌子;上学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能自己每晚收拾书包、刷牙、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在幼儿园也很少让老师帮忙呢,还总是喜欢帮老师摆小凳子、颁发教具,幼儿园的不多老师都很喜欢小古呢。那是因为小古的爸爸懂得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抓起。



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黄金期,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时,别错过这个帮孩子建立规矩的最好契机:垃圾要扔垃圾桶而不能乱丢、红灯停绿灯行不能乱闯红灯、睡觉前要把玩具归位而不能乱弃在屋子、用完的东西物品要及时归类摆放、故事要听完一个再听另外一个不能半途而废、每天上幼儿园前衣服物品要自己整理和准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让别人帮忙……父母给孩子建立这些规矩,有指导但不包办,从一开始便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PS:幼儿说整理了最全最清晰的儿童敏感期列表



本文关键字:秩序敏感期、自律、习惯养成、亲子育儿、家庭早教



作者:小黄妈,努力的二胎妈妈、心理咨询师、阅遍各路育儿知识、死磕正统亲子心理学、从儿子的绘本自学来的漫画。周一~周五分享原创的“读书心得”和“育儿经验”。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