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时,“聪明”父母与“愚笨”父母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孩子犯错时,“聪明”父母与“愚笨”父母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2015-11-13 幼儿说 幼儿说

为【幼儿说】原创文章,转载请留二维码


一点小差异,孩子的命运或许就会天差地别。


亲戚家有对聪明的父母,上一年级的熊孩子捣蛋调皮,经常有小偷小摸的举动,父母也认为孩子小偷小摸的习惯不好,经常指责批评,但谁也没想到,父母却是纵容孩子的罪魁祸首。


每个班里的锦旗是班里的荣耀,往往挂在讲台的墙上。一次,熊孩子放学回家后竟然从书包里掏出了班里的锦旗,一脸自豪地向父母炫耀。父母批评了孩子的虚荣,把孩子骂哭了,孩子也意识到错误。


但后来父母说到如何处理锦旗时却犯难了,如果直接将锦旗丢掉,无疑是给孩子传递了不好的信号;但如果把锦旗送回去,左思右想怎么送都不合适。


后来夫妻俩想出了一个妙招——把坏事变好事。夫妻俩决定将锦旗清洗干净、晾晒后,然后陪同孩子到学校找班主任,说孩子在做好事,孩子是因为看到锦旗脏了,没经过老师同意就把锦旗带回家让妈妈洗了,现在已经清洗干净交还回来。老师随即向孩子竖起了大拇指,还在班上公开表扬。


因为这事儿,孩子更加皮了。经常肆无忌惮地将老师、同学的东西带回家,还常常黑白颠倒,比如往女同学的头发粘口香糖说是为了滋润头发,偷了同桌的零用钱说了为了对方的蛀牙着想,撕掉同学的作业本说是对方写作业不认真……



如果这对父母在孩子偷锦旗时,不自作聪明地扭曲事实,让孩子直面错误,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咱们试想一下,如果这对父母“愚笨”一些,是否更好:


妈妈将锦旗洗干净晾晒,然后陪同孩子一起找老师,让孩子直接向老师承认错误,说不应该将锦旗拿回家,现在已经意识到错误,在爸妈的教育下将锦旗洗干净送回来,并且主动打扫班里的卫生一周以作惩罚。不仅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还因此付出代价,但又不至于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更不会出现肆无忌惮偷拿东西和黑白颠倒。


成长路上受点惩罚,对孩子有好处

为什么年幼的孩子往往屡教不改?心理学研究表明,年幼的孩子由于心理发展未够成熟,在学习、判断是非、记忆、自制力方面的能力较差,在犯了错误之后,虽经家长指出和教育,还有可能重犯。这时候,在阻止儿童不正确的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较好的纠正作用。



但是惩罚孩子并不是体罚,也不是羞辱,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把三者混淆了。


科学的惩罚有两种:


1、明知道孩子会踩坑,但父母故意让孩子吸取教训

有一个小女孩,总会在集体活动中迟到,老师和同学每次都故意叮嘱,但毫无作用。无奈的妈妈在一次秋游前故意跟老师打了招呼,这次不要再等她了,让她意识到错误。果然当小女孩慢吞吞赶到集合地点时,哪里还有老师和车辆的踪影。小女孩难过地独自在家呆了一天,从此很少再迟到了。


2、为错误付出代价、承担责任

有个小男孩羽毛球打得很好,但他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拿着羽毛球拍敲打别的物品,经常没够一个月球拍就坏了。这次爸爸给他买了新球拍时告诫他:“半年以内不会再给你买新球拍,希望你爱惜这个球拍!”小男孩不以为然,一个月后球拍又坏了,爸爸硬是没有给他买新的,就这样熬了几个月,当他得到一把新的球拍时倍加珍惜。



下面的两种惩罚是错误的:


1、打骂孩子

父母用暴力手段教训孩子是以强欺弱,无论是否有错,孩子都会由于无力反抗而心生怨恨,对教育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相反,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还会表现得越来越皮,他们会故意重复犯错来表示反抗,甚至会变得喜爱说谎、具有攻击性等不良行为。


2、羞辱孩子

大庭广众下让孩子下跪、罚站,或者嘲讽孩子等,这些行为都是在羞辱孩子。这种以伤害孩子自尊的“惩罚”,很多父母都以为让孩子印象深刻,孩子就会长记性,但其实孩子可能因此而长记性了,但是羞辱让他们反感,也由此产生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最终父母还是失败的。我们是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

回复“”查看:

警惕!这六类孩子万万不能打!

回复“秘密”查看:

造纸厂不能说的秘密:孩子常用七类纸巾会致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