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幼儿说

  • 孩子总是拖拉怎么办?

    孩子总是拖拉怎么办?

    吃饭慢、穿衣慢、作业慢、起床慢……

  • 小朋友坐儿童餐桌吃饭更容易厌食?

    小朋友坐儿童餐桌吃饭更容易厌食?

    有一个小女孩,妈妈把她抱上儿童餐桌上吃饭……

  • 男孩小时候爱哭是好事!长大在三方面更有优势

    男孩小时候爱哭是好事!长大在三方面更有优势

    男孩子不能随便哭,是这样么?

  • 不给宝宝喝母乳,宝宝会发育迟缓?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给宝宝喝母乳,宝宝会发育迟缓?到底是不是真的?

    有一个叫安藤水穗的女人,婚后,她身边的人,尤其是婆婆总是催他们生孩子。迫于压力,她辞掉了比丈夫高薪的职位,回家备孕。最终体外受孕成功后,她生下了女儿。 可是产后不尽如意,丈夫以婴儿哭闹影响睡眠,继而影响工作为由,经常晚上不回家;她也因为初为人母手忙脚乱,更因为母乳不足而被婆婆指责,说她不会照顾婴儿,还嫌弃她母乳不够而导致孙女发育迟缓。 最后有一天,这位抑郁的妈妈眼神空洞地把女儿滑入灌满水的浴缸内……溺亡。这是来自《坡道上的家》的故事。 对很多产后妈妈来说,这不是电影,而是产后生活的戳心写照。很多产后妈妈常常跟我说,产后的生活与产前的落差很大,宝宝总爱哭闹不止,产后妈妈不仅睡眠不足,还可能被老人指责不会育儿,有些坚信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更因为不能及时泌乳或母乳不足而忧心忡忡,产后抑郁频发。 母乳不足,会导致宝宝发育迟缓吗? 如果你身居非洲的贫困地区,如果产后妈妈母乳不足,并且食物缺乏,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宝宝发育迟缓。在食物充足的地区,宝宝们一般不会存在因为母乳不足而影响发育的问题。因为除了母乳,还有配方奶和辅食。 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小儿科学会等机构,呼吁产后妈妈还是以母乳喂养宝宝,因为配方奶不能取代母乳,为什么? 母乳有“神奇营养液”的称号,对小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天然最独特的食物。因为它含有重要的盐分和维生素,尤其是牛磺酸,这是对宝宝神经发育很关键的氨基酸,还有Ω-3脂肪酸。因为母乳的独特性,不仅能够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还能防止新生儿的听觉系统、呼吸系统和肠胃受到细菌感染。 除此之外,有研究证实,母乳喂养的宝宝的智商,普遍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的智商高。其中,丹麦的一项研究给出了具体的数据,Mortensen等人经过研究发现,婴儿时接受7-9个月母乳喂养后长大的成年男女,智力分数比只接受1个月甚至更少的母乳喂养的成年人,平均高6分。原因是除了母乳的营养成分,还有就是母乳过程中亲密的亲子接触帮助宝宝大脑发育得更好。 母乳虽好,但很多产后妈妈的哺乳环境不是很友好? 纵观世界各地,那些产后妈妈因为外力影响无法哺乳、哺乳难或哺乳达不到预期而痛苦,她们常常会对“母乳最好”的言论表示“鸭梨山大”。这些痛苦的妈妈们的外部压力有三种来源: 1、家庭压力 有些家庭,当妈妈的产奶量比其他妈妈少时,老人常常施加压力。例如有些老人会说“你的奶太小,没奶(母乳)”,“你的奶只是用来装饰的,不实用”……产后妈妈一方面焦虑,一方面因为得不到家庭的理解而压力更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母乳的分泌。 除此之外,有些家庭的产后爸爸不靠谱,例如产前产后一个样子,对产后妈妈缺乏关心;还有些产后爸爸甚至嘲讽产后妈妈不够坚强,嫌弃宝宝哭闹……这些不友好的家庭环境,也会加大产后妈妈的压力,影响了母乳的分泌。 2、工作压力 有一个朋友,产后8个月开始上班。她本来做好打算,要哺喂母乳至宝宝2岁。她准备了一切挤奶、储奶的工具。可是,因为她的工作很繁忙,有时紧张地忙碌就耽误了挤奶,还有时在公司挤奶非常不方便……最终母乳越来越少,坚持了3个月后,母乳几乎没了。 所以,如果在工作场所,妈妈们有更友善的挤奶或哺乳环境,甚至单位鼓励产后妈妈带宝宝上班,会不会更好呢? 3、社会压力 “与母乳相同的配方奶”,“完全取代母乳”,大家可能听过这样的宣传语。 可是,生物学家们发现,经过长期的进化,不同类动物的母体所分泌的乳汁成分都有差异。适合人类宝宝喝的只能是母乳,适合小牛喝的只能是牛奶,适合小羊喝的只能是羊奶。可为什么很多牛奶、羊奶给宝宝喝呢?因为经历了营养成分的调整,还添加了一些外部成分,以做到尽量适合宝宝的肠胃。 可是,你说配方奶能和母乳一样好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全世界的育儿机构为什么还在努力呼吁妈妈们母乳喂养呢? 然而,“与母乳相同的配方奶”,“完全取代母乳”等言论被一些家庭信以为真,甚至还怂恿母乳妈妈,“哺乳会变丑,你用配方奶吧”,“6个月后的母乳没营养了,还不如喂奶粉”…… 除此之外,公共场所的哺乳环境也不够友善,很多哺乳妈妈因为公开哺乳而受到很多谴责,母婴室也不够普及,妈妈们出外哺乳的压力很大。 一般来说,产后妈妈分泌母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导致很多产后妈妈的母乳不能正常分泌。这时家人应该对产后妈妈持包容的态度,配合饮食、增加哺乳频率、给予耐心,产后妈妈都能哺乳成功。如果真的难以成功,家人也要放松对待,不要把哺乳妈妈逼上抑郁的道路。 所以,有些产后妈妈坚持母乳喂养,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努力,请多多鼓励她们,宽容她们吧……

  • 救救孩子:一个月被打2次,一个孩子的攻击性飙升50%!

    救救孩子:一个月被打2次,一个孩子的攻击性飙升50%!

    我认识一位幼儿园男老师,他有一段时间把他隔壁班的一个小男孩带回家,给孩子做饭,帮孩子洗衣服。因为小男孩来自单亲家庭,孩子的爸爸连续好几天没出现,孩子一开始被安置在幼儿园的保安室,后来这位老师看孩子可怜,他也是幼儿园唯一未结婚的老师,他便把孩子带回家照顾几天。 但是第一天他为孩子准备好洗澡水,当小男孩兴高采烈地除去衣服时,孩子身上的伤疤和淤青让他惊呆。小男孩也很坦然,他说“我不听话时,爸爸用衣架打的。”最让这位年轻老师揪心的是,小男孩每晚总会做噩梦,噩梦时小男孩浑身颤抖,哭喊着“爸爸我会听话,再也不惹你生气……”有时哭着哭着会喊妈妈,说“妈妈不要丢下我,小俊俊很可怜……” 这位年轻的老师在一旁看着看着,不自觉地就泪流满面。 直至如今,常常还有父母问我,是否应该打孩子。每当这时,我总会费尽心思、引经据典地说服他们——“永远永远不要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感觉我正在拯救一个个可爱而纯真的孩子,因为没有孩子应该被父母打骂。孩子们那么小,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和欣喜,他们真的不应该在这么年幼的年龄便体会到冷漠的滋味。 2010年,美国杜兰大学的儿童体罚研究专家Catherine Taylor经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每月被打2次以上,这个孩子在5岁时的攻击性行为会比同龄孩子高50%。另外,美国心理协会也曾经资助过一项“父母是否应该打孩子”的综合评估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能打孩子。的确如此,常被打骂的孩子会有更多的行为问题,比如他们会具有更多的攻击性,他们未来会比同龄孩子更焦虑和抑郁,还会导致智力水平的下降。 具体地,被打骂长大的孩子,会获得三大“毒”: 攻击性。 美国知名心理医师贝弗莉·恩格尔有30多年的儿童创伤领域的研究,她发现,大多数罪犯在童年都有被打骂的经历。这些孩子,他们可能来自贫穷的家庭,也可能来自富裕的家庭,但是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父母过于情绪失控或有错误的教育理念,用暴力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孩子。这些父母虽然很爱孩子,他们的孩子也曾经很爱父母,但是打骂撕碎了一切美好。这些孩子在他们童年时,经常忍受着父母的打骂,在学校里,他们成了暴力的复制者。他们有打斗和欺负别人的行为,甚至常常会因为小矛盾而把事情变得严重,伤害了别人,耽误了自己。 人格问题。 童年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成为“人格专制者”。在小朋友群体中,这些孩子会要求别人听从自己的指挥,否则他们会暴怒;在家庭里,这些人格专制者会要求妻子和孩子服从他们;在单位,这些人格专制者会要求下属不能对自己的决策有异议。这一点已被无数研究证实。因为这些孩子在小时候是暴力父母的受害者,当他们不听话时,父母通过打骂让孩子服从,所以孩子便把这种专职人格变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别人要对自己服从,不能有异议,否则会刺中他们的暴怒神经。 暴力轮回。 家庭的暴力行为会代代相传。这些孩子在小时候忍受了暴力父母的打骂,他们一方面痛恨父母的打骂,但他们一旦置身于父母的角色,便潜意识地表现出跟父母同样的暴力行为。这种轮回就像一种隐形的咀咒,当这些曾经是受害者的孩子成长为父母时,当类似的情景发生时,他们内心就像有一种反应机智,让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走上与自己的老父母同样的路径,暴怒生气下便做出打骂孩子的行为。 有一位妈妈曾经给我留言,感谢我“治好”了她的打骂“瘾”。 这位妈妈小时候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长的,长大后她跟父母的关系很疏远,所以她强烈地意识到,打骂孩子会导致亲子情感的破裂。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她常常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会控制不住打孩子的冲动。我跟她说,人之所以会情绪先行的根本原因,是情绪战胜理智带来的结果。 她常常看我的文章,有一次她给我发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当她因为儿子把玩具撒了满地、还把一杯水倒在了电视机上而暴怒时,她4岁的儿子可怜兮兮地说:“妈妈,你的‘生气虫’跑出来了,赶紧把他关起来呀,要不然你儿子又遭殃……”非常意外地,在那一刻,她的暴怒情绪突然削减了不少。这其实是大脑“自我认知”的作用。她说,她的儿子就像一个手持“警戒牌”的天使,总是在她非常暴怒时及时让她熄火。如果从大脑原理解释,就是孩子的话帮她认知了自己的情绪,所以“暴怒情绪突然削减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打骂,是一枚永远留下“疤”的毒针。如果你爱孩子,真的别再打骂了!

  • 小朋友睁眼说瞎话咋办?育儿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喷泪

    小朋友睁眼说瞎话咋办?育儿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喷泪

    详解6岁前孩子撒谎。

  • “为名牌幼儿园,妈妈辞高薪当校工”,择名校挤破头值不值?

    “为名牌幼儿园,妈妈辞高薪当校工”,择名校挤破头值不值?

    又是一年一度挤破头的择校期!

  • 自从把“模仿秀”搬进家里,育儿路豁然开朗了

    自从把“模仿秀”搬进家里,育儿路豁然开朗了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 富足才不会贪婪

    富足才不会贪婪

    街上,一个小女孩被妈妈呵斥……

  • 小男孩欺凌同学尿了裤子,这妈妈的做法很有启发性

    小男孩欺凌同学尿了裤子,这妈妈的做法很有启发性

    一位朋友常常跟我说“庆幸儿子豆豆的转变”。